成长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活了这么久,哪件事是一路走来最后悔的,必须且只能说一件事?我不得不忐忑地、惶恐地、偷偷地承认是读书。
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最好的解释莫过于龙应台那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书是多数问题的出路,读书是成长性价比最高的方式,没有之一。
日本作家、书评家、自由撰稿人、编辑印南敦史,因轻松实现每年阅读700本书,并著作《快速阅读术》一书,而闻名于中国。
成名之前,他不是别人眼里的熊孩子,而是自己心里的熊孩子。他是怎样逆袭的呢?
一、为什么要向印南敦史学习?所有的成长都是自我救赎
我们先看看两件大事。
1、第一件事,为什么说印南敦史是一个熊孩子?
九岁那年,一次骑自行车发生了事故。因刹车失灵,在下坡的时候,脑袋着地的印南敦史在病房里昏迷了二十多天,医生说:“99%醒不过来了”。
出院以后,“我的脑子摔坏了”的想法,在他的心里扎根长达10年。而且在中学时期,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经常在与人相遇时,幻觉着别人在议论他,“印南同学的脑子摔坏了”。
正是通过阅读,他发现自己认定的“自己脑子摔坏了”“自己什么都不行了”“读写能力降低了”等想法,不过是自己胡思乱想而已。
到此,阅读使他打开了如音乐般轻盈灵动的人生。
2、第二件事,从读1页书需要5分钟,轻松实现每年阅读700本,他是怎么做到的?
尽管印南敦史在成为书评人之前,从事编辑相关的工作,但对阅读的要求并不高。他那时的阅读速度恐怕是出了名的慢,读1页书需要5分钟,而且看完下半页忘记上半页。
如果注意力分散,可能得近10分钟才能读完1页,真是一个超级慢读者。
转机出现在2012年的夏天,一个网站的主编邀请他每天为其撰写一本书的书评。就是在这样起初不自量力却不想失去机会的情况下,他训练出了自己一天阅读一本书,并完成一篇书评的阅读写作能力。
在这之后,他每个月都能轻松为4家网站撰写60本书的书评,年阅读量达到700本书以上。
正是阅读、写作的赋能,印南敦史才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一个人的成长,不要害怕自己的起点低,所有的成长都是对自我的救赎。
诚如《超级演说家》总冠军、北大励志姑娘、月入百万的90后CEO刘媛媛所说: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希望你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快速阅读术》就是印南敦史和盘托出其通过读书进行改变、获得成功的指南,它更适合基础阅读者。
二、快速阅读术是什么?
为什么说印南敦史分享的快速阅读术,更适合基础阅读者呢?我们先得辨识得清什么是基础阅读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对基础阅读是这样定义的:
指一个人已经识字,并且摆脱了文盲的状态。
直白地讲,就是字都能被认识,串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估计不是人人都能看懂,处在这个阅读阶段的人就是基础阅读者。
但是基础阅读者,往往存在一个错误的执念,认为阅读越仔细越有利于记忆、有利于理解。
读书化为己用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看完一本书后,却总是不记得这本书具体讲的什么。很庆幸,我们没能记住整本书,毕竟脑袋是一个思考的永动机,而不是信息的存储器。就像计算机使用,不会将CPU当作硬盘一样。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所以,我认为书中所讲的快速阅读术是指针对自己的疑问,以跳跃式节奏迅速搜索定位答案的技术。
三、不会读书的人,如何掌握快速阅读术?
印南敦史介绍的快速阅读术,大致分为“流水式阅读”“呼吸式阅读”2个阶段。我的理解更倾向于,以上2个阶段,后者为前者的进阶层次。
1、流水式阅读,邂逅1%有收获
流水式”源于英语单词“flow”,意为“流动”。简而言之,“流水式阅读”指的是这样一种读书方法: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作者开篇之所以介绍流水式阅读,主要是想在阅读理念上纠正一个误区,阅读仔细并不等于记住的内容多。
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
所以阅读速度慢是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误以为仔细阅读就能记住更多内容、理解得更好。
当然,作者介绍的流水式阅读也是有书籍的局限性的,它适用于故事性、情节性不强的书籍。
那么界定了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之后,具体怎么做呢?
作者的经验是以下四个步骤:
①阅读序言与目录。判断是否需要阅读这本书,掌握全书的整体框架和论述过程。
②按章、节、段进行跳读。比如商务类书籍,目录框架基本说明全书逻辑,可以将作者用于区别同类书籍的自述、事例论证、情绪渲染等内容跳过,这样并不影响对作者意图的误解,反而节省大量时间。
③带着问题阅读。通过关键词搜索法,直奔主题,寻找问题的答案。那么对于未产生问题,或者未产生兴趣的部分,自然也不必浪费时间。
④根据不同内容使用不同的阅读节奏。也就是必须有缓急换档,如同音乐只有在不同音符之间变换才能让人灵神聚焦。而一直相同音律的节奏,要么是催眠,要么是噪音。
读书不是为了背诵书,更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非常赞同《洋葱阅读法》的作者,彭小六老师所讲的阅读的本质:
阅读就是在可以利用的时间里,以你能理解的程度去学习。
综上所述,快速阅读的第一步是通过流水式阅读快速找到对当下的自己,真正有用的内容。
2、呼吸式阅读,让知识内化于心
如何获得自己的理解,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呢?如吃饭、呼吸一般,只进不出,肯定是无法获得身体需要的养分,且只会对身体健康造成直接伤害。
诚然,印南敦史倡导的呼吸式阅读,正是这般原理,读写相辅相成。让知识内化于心的阅读理念是,不是为了单纯地阅读,而是为了获得新知与提升。
简单说来,呼吸式阅读分为四个步骤:
①一行采集。摘取书中你对书中触动的片断,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内容重述,字数尽量精简,切忌原封不动地抄录原文。
②一行精华。对“一行采集”抄集录的内容进行筛选,找到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那部分,这就是作者所谓的“一行精华”,也是在100%中邂逅1%。
③一行评论。针对“一行精华”产生的共鸣,撰写评论或者读后感。
④自我评定。作者提倡的是以阅读12本书为周期,一个周期结束后,对积累下来的“一行评论”进行复盘。
通过以短评内容的复盘,找到3个问题的答案:
哪一类书籍比较容易引起自己的共鸣?
哪一类意见主张是自己赞赏的?
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要阅读的?
我们必须明白的是,作者的“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方法论中的“一”是一个概数。我们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活学活用。同样,其自我评定的书籍数量,也并不是绝对的单位。
最后:读书成长就是主动发现、面对自己的问题,以学为练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或自我和解,或自我救赎的过程。
读书使人明智,以书为师遇见更好的自己,以诚为友与美好同行!
各位读者小主,如果本文对你有1%的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支持一下下周一起学习彭小六老师的《洋葱阅读法》,愿我们坚韧有温度、铿锵有深度、睿智有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