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丨采访札记-灰色》是根据真实案件而写。
我与李旭(化名)的母亲非常熟悉。她几年前给我看过她写的许多文字,多是她做的梦。
在她的梦中,有许多与儿子的对话,以及她的幻象。
一直困绕她的是,她不能理解李旭为什么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同样,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
李旭的母亲曾经给我的文字,我劝她整理出来,就是一篇意识流小说。
但是,她告诉我,那些梦境只是她前一天晚上在脑海里出现的,都是非常零乱零碎的。她不愿意再去整理。因为对于她而言,都是痛苦的回忆。
2020年,因为疫情,我告诉她,我来到简书锻炼自己的文笔。我也把我的作品发给她看。
有一天,她对我说,你要是想写李旭,你可以去写。
这样,我得到李旭母亲的授权。
2020年端午节时,我写完了第一稿,给梅美生活和湾湾一笑看过。希望听听她们的意见。但我始终觉得文章本身有问题。
今年6月下旬,我开始准备7月份给守护者联盟的稿件,想想这篇去年的稿件,拿出认认真真地修改。
第一稿的开头是现在时,早上起来看手机新闻,看到广西中学生大个子把小个子扔到楼下。然后想到了李旭的旧案。想起2017年“我”到钟玉洁家的情况。
在修改中,我觉得时间线不够清楚,有些来回跳跃。因此,重点梳理时间线,从宋教授让我参加研讨会,而想到了李旭的案子。从2008年开始回忆,直到2017年见到了李旭的母亲。再到最后。
这样修改后,感觉顺畅了许多。
当我7月11日发布后,是当天晚上9点半左右,想着第二天再投稿,就先私密了。过了12点以后,发给了某位老师,老师认为内容有些敏感。
这篇小说就安安静静地躺在我家里。除了投了【短篇小说】外,没有进行任何宣传。
看到有不少朋友的留言,都让我很感动。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篇探索人性,追根寻源式的纪实性小说,主旨是唤醒年轻人的生命意识。
无论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应当注重生命观的教育。
正像在小说的后边说的:
我们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宇宙的浩瀚,却很少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纷繁复杂,他们不会与人打交道,生活能力欠缺;
我们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们知道用度量衡量度物体,却很少让孩子们懂得对错误行为的自我矫正,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我们的教育可以让孩子们知道空间的宽广和时间的悠远,却很少让孩子们懂得生命的可贵和有限,他们不明白每条生命的背后都是一份揪心的牵挂。
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缺少生命观教育,我们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都给了孩子们。我们不敢在孩子们面前从容地谈论死亡,好像谈论死 亡,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负 面影响。
其实恰恰相反,孩子们不懂得尊重生命,不懂得敬畏生命,在人生道路上哪怕是遇到小小的挫折,甚至都算不上挫折,他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放弃生命,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这是我想表达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