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想过考研的我,在大三面临人生选择之际,确实因为考研与否这个问题而痛苦地纠结了一段时间。一方面考研意味着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学习生活,意味着牺牲很多其他东西;另一方面,高考失利的我仍然有名校情结,考研意味着我有一次改变现状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人生的重大选择,所以大三寒假开始前经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地思考其中利弊。真正做出考研的决定是在寒假,通过在网上大量了解信息,我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华中地区的一所985高校,专业还是我本科所读专业。做出这个决定以后,一直到初试结束的那天,都从未动摇过心中的这个“樱花梦”。
寒假在家里听了新东方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辞的单词视频,每天坚持听一个单元,一个寒假下来也算找回了一些对英语的感觉。自从大一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后,没有再系统学习英语,这也是我大学的一个憾事。朱伟老师会在讲课中穿插他的世界观,也算打开了我一扇认识世界的窗,他的幽默也绝对是考研培训界的一股泥石流。感谢你!我也记得你带每个门徒入门的那句:Don't aim for success if you really want it, just stick to what you love and believe in and it will come naturally.
开学以后,正儿八经开始公共课数学和英语的复习。网上买好指定参考教材以后,课余时间就在自习室里看数学教材做课后习题以及英语单词的学习。上课还是会认真听讲,复习时间全在课外,所以复习量不大,复习的日子过的倒也轻松。唯一给我带来巨大压力的事情是驾校科目三考试屡考不过,当时一共考了三次,使我身心俱疲。如今看来,考研复习初期完全处于复习方法摸索阶段,自己像个盲人一样往前闯,走了不少弯路,也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这一阶段在学习成果上只能说是量的积累而并未有质的飞跃。
忙碌完期末考试、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已经是八月份,然后开始了复习的关键阶段——暑假。我深知暑假的重要性,也因为家远在学校的千里之外,所以我一整个暑假都留校复习。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到图书馆学习然后晚上九十点钟回去,一整天赖在图书馆。就在时间长且完整的暑假阶段,我完成了张宇数学基础班和提高班视频的学习,并且做了大量英语真题的阅读训练。酷热的天气,清凉的自习室,一颗颗为梦想躁动跳跃的年轻心灵拼凑出我对暑假复习生活的全部记忆。那条从图书馆到寝室的美丽的林荫路上,留下了我无数次往返穿梭的自行车辙痕。彼时,一架自行车、一个大黑书包、一个我,清晨迎着朝阳疾驰而下,傍晚披着月光狂骑而上,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精力充沛。如今看来,暑假复习生活是整个复习阶段最纯粹美好、学习效率最高的阶段,唯一遗憾是当时觉得考试时间还早、复习时间还多,没有珍惜晚上的时间早些开始政治和专业课的复习,这极有可能对我造成“致命的伤害”。
开学以后还有五门专业课程,后续的大量专业课实验使我的复习时间变得“支离破碎”,没有完整系统的复习时间且思绪和计划总被各种事宜打乱,复习效果可想而知。期末考试的一周在研究生考试的前半个月,也就是我们十分关键的冲刺阶段,此时我咬牙狠心没有办理缓考。很多科目是靠考前突击到凌晨、靠机械记忆完成复习的,所以考试周压力巨大且完全搁置了考研复习。
等过了那个昏天黑地的考试周回到图书馆的时候,打开那些许久没打开的书,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想到因为期末考试耽误的时间和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压力、恐慌、怀疑自己……各种负能量间歇性充斥脑海影响复习,冲刺阶段经常出现这种“间歇性恐慌”症状,所以心理失衡—心理调节不断交替也成了家常便饭。压力大的时候,我会倾诉出来,朋友的鼓励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冲刺阶段狂刷政治真题及模拟题的选择题部分,不过后来事实证明老生常谈的所谓“政治靠后期突击”真的很不科学。由于政治基础不扎实,选择题尤其至关重要的多选部分一直做的不太理想哪怕到了考场也是如此。等肖四出来以后,图书馆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生机盎然的景象——那是考研学子们在狂背分析题答案要点。最后一周背肖四分析题简直走火入魔以至于考研完了以后再看到绿色的纸张都有些阴影魔障了。因为真题重复率很高所以冲刺阶段把近五年的专业课真题背了几遍。于是不知不觉就到了上考场的那天。
政治考场——虽然是考前突击,粗略地过了一遍大纲解析和风中劲草,刷选择题以及背诵肖四分析题答案,准备得并不充分不过我还是迷之淡定,毕竟国语嘛,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感觉自己还没进入考试的状态就已经把选择题迅速地做完了,后来我对了答案发现很多问题自己并没有细致思考,其实很多选择确实仔细推敲可以避免错误。匆匆浏览了一下分析题,除了第一题辨析真理与价值没有背过,其他都有在肖四中记忆。无奈只有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加肖神护体,也算作答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唯一想吐槽了就是:肖神啊,为什么你的分析题答案变成了题目的材料呢,这样我们写什么,只有抄材料了,但是这样真的好吗!
英语——感觉自己做英语时状态不好,阅读理解读的似懂非懂,只对文章有些感性的认识而并未升华到理性的理解,因此也只能凭感觉来。阅读B节过后悬着的心稍微放松了一些,开始写大小作文。小作文介绍家乡景点无奈之下写了烂大街的北京长城和北海公园,用时也高达半个小时,而正常情况下是15分钟。大作文自觉对图片描述过于繁琐,只祈求阅卷老师酌情给分。作文表现不佳用时过长所幸新题型非常简单,也算两相弥补。完型填空是我一空一空认真琢磨的并没有用研友们五花八门的技巧,做的算中规中矩。时间不多了,翻译题来不及看原文,只有生猛地直接翻译每个句子,所以有几个可能翻译地不太通顺。
就这样我神奇地度过了初试第一天,感觉政治选择题做的一塌糊涂、英语发挥失常,再加上冲刺阶段没有好好训练数学以及没系统复习专业课,我对初试第二天充满了恐惧。这种恐惧表现在我明知道自己该再背背专业课大题却又无法专心,明明很想放弃却又不会放弃。然后给好朋友打了个电话,聊了半个小时后收拾好心情开始背专业课大题,背到接近晚上一点基本过了一遍大题,也只是求个心安。其实有些失眠,凌晨三点都还清醒着。
怀着恐惧的心走进数学考场,然后发现其实题目还是简单的,总算心安,第一遍没思考出来的题目第二遍做出来了一些。对自己的表现已经满意,毕竟我复习的时候连一次完整的三个小时模拟也没有,往往两个小时就精疲力尽了。如果是去年的数学题目那么连过线也不可能,今年的我是幸运的因为并没有遇到做起来非常困难的试卷。
专业课上很多题目确实在往年真题里重复出现过,但更多的是陌生题目。虽然考的是本专业,由于没有系统复习专业课教材所以只能说我尽力而为了。结果我怕是惨淡的光景,我也不想再多说什么,只觉得自己用错了复习策略,没有好好把握容易抓分的项目。
考研以后的我也并不轻松,没有玩耍而是直接投入到了两个课程设计中。因为,晚睡早起已经成了不容易改掉的习惯,抓紧时间完成任务也成了溶进骨髓的习惯。于是在自己都瞠目结舌的极短时间内提交了课程设计,不过质量不是很高,嘿嘿。
因为考研,我选择上课不听讲、下课抄作业、实验课娱乐,放弃了第四次拿一等奖学金的机会;因为考研,我选择暑假不回家颓废葛优摊、留在火炉重庆做人肉铁板烧,三点一线的日子;看到室友们忙忙碌碌如火如荼地找工作最后纷纷签约到心仪的单位,再看看自己好像在做着一件看不到未来的事情,也会动摇,所以也会忍不住跑去听几场宣讲会、投几份简历、抱着瞎猫碰上死耗子的心理面试看看,最后作死地发现这年头工作也不好找啊,于是打消了找工作的念头继续“一心只读圣贤书”。于是,因为考研,又完美地错过了无数次优秀企业的宣讲会和增加自己求职经验的机会。
但是,也是因为考研,我从以前坐不超过两小时就磨皮擦痒的“多动症患者”成功修炼成整天整天坐着的“苦行僧”,在“耐得住寂寞”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也更加憧憬自己那个“守的住繁华”的未来;因为考研,我认识了许多可爱的朋友,我们曾经在一间自习室一起“修行”,每次很疲惫很想放弃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努力,自己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呢。这是我一个人做不到事,在集体的氛围中我感到了向上的力量一直推动我前进,人生中没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了。我牺牲了一些娱乐时间和提前就业的机会,给了自己一次改变自己和憧憬未来的机会。当确定目标的时候,我觉得走在路上的自己像是发着光一样,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梦想的光芒。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结果会如何,也许会失败,但是我经历过,我感受过,我坚持到了最后,结果如何我都会微笑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