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到和已失去很容易牵绊脚步。
有段时间我经常在某个瞬间陷入哀叹,哀叹过去。比如看到身边很多人都有拿的出手的兴趣爱好而我两手空空,就很遗憾。
小时候也不是没学过。学过素描。第一天试课,日常规矩是每个人交一张画让老师点评完才可以走。
我那时特别胆小害羞,一无所知也不问,领了一张纸就瞄身旁那个同学。他画一笔,我照样子来一笔,看起来跟上过课似的。当然,最后没画好。
所有人都走了,我还留在那里对着纸上那乍一看有点样子实际全是问题的圆,不知道怎么办,还特矫情特委屈,老师什么时候来管管我。
不知道过了多久,还真有老师来管我了。是个很有书生气质的老师,温柔地问我怎么了,然后坐下来接过画板,三两下就把我的圆拯救了。
自此素描就寄托了我的单相思,每张画我都画得既认真又耐心,很多被贴在墙壁上成为今日优秀作品中的一员。
但学了两个暑假我就不学了。原因是第二个暑假,我知道了这位老师其实有未婚妻,那个伤心,简直碰都不想碰素描了。
现在看来很遗憾,当时压根没有明确学是为了什么。后来学钢琴是有目标了,考级。可惜不用心。
一首曲子,很难用心听,用脑子听,弹得吃力,还不好。痛苦地考了两级就匆匆放弃。
惋惜了很久,终于知道惋惜也没用,浪费时间和感情,无意间拾起了朗诵,开始向前看,但一不小心又陷入了哀叹,哀叹未来。
接触朗诵很偶然,学院挑人参加朗诵比赛,我被选中了。导员请老师来指导,因为准备时间很仓促,就他一句我一句模仿,具体的东西不究。不知道是不是反复模仿达到了量的积累从而产生质变,上台朗诵的时候,一些字词触动了心绪,发挥得出奇的好。那一瞬间的感情冲动吸引了我,于是开始自己找路子练习。
而真正走进朗诵,我才发现,这是一条漫漫长路。走走停停,跌跌撞撞,也不知道有没有离开起点。多想越过时间越过经历,直接就达到了某个高度啊,直接就把这篇作品演绎好啊,但这是不可能的。这样想着,耳朵被蒙蔽了,思绪也被扰乱。
一首《再别康桥》,之前老师教的准备步骤又是匆匆带过。哦,大致意思是这样,一听,啊,这是谁的,董浩老师的好好听啊,怎么听都很感动,来模仿吧。一塌糊涂。
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认真体会,曾经的错误再次上演。老师对着我的朗诵,一句一句讲解他的处理他的理解,粗糙与细腻的区别,不提经验与学识,就是用心和不用心的区别。轻轻的我走了,听着好,为什么好,这个好放在自己的体会上经不经的起推敲。经的起推敲,再回到,为什么好,他采用了什么方法做到了这个好,仔细听,听出了方法,再模仿。
我听着老师的处理,试着理解,模仿,暴露问题。这一瞬间,忘记过去,忘记未来,只顾着要走的路,去走。不知不觉间,心静,身行,不再急躁不再发慌。
今天很宝贵,很纯粹,容不得三心二意,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辜负,要想不辜负不遗憾就用心去过,脚踏实地去过。过去和未来可以汲取力量就汲取,没什么用就保存,过多流连和无谓感叹只会使你错过时间,而时间不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