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场上,我们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一道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你虽然不知道正确答案,但靠着第一感觉,很快勾出A选项为答案。在交卷前检查的时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你又觉得D选项可能会是答案,并且罗列出了一些你记忆里的知识作为佐证,并最终勾选出了D选项为最后答案。
但是等试卷批改出来后,你傻眼了。正确答案竟然是开始靠着第一感觉勾选的A选项,而不是后面用知识佐证的D选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检查了呢?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坐地铁时,不小心看对眼的女孩,最后发展下来,你发现是个不错的恋爱对象;初入股市,不是很懂行的自己,靠着仅有的一点知识,连挑带蒙选的几只股票,行情也不比那几个天天拿着手机,盯着股市的老股民同事选的股票差。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千方百计的计算,还不如临门一脚的直觉吗?
你还别说,事实上,很多情况确是如此。
德国决策心理学大师格尔德·吉仁泽,在他的《直觉思维:如何构建你的快速决策系统》一书中,就详细阐述了直觉的作用和应用情况,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认为,人类拥有直觉,是大脑神奇进化的结果。直觉背后隐藏的智慧,可以让人类在适当的环境,迅速做出恰当的决策,其决策效果,不输经过逻辑思考后的选择,甚至比它更好。
所以,有时候遇事不要想太多,善用“少就是多”的直觉本能,能够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在繁杂的生活中,快刀斩乱麻,倍感轻爽。
如果利用直觉决策运用的好,甚至整个人生都可能会因此走上快车道。
格尔德·吉仁泽曾经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享誉全球的决策心理学大师。在决策心理学领域,他的著作也有重要的影响力,其中这本《直觉思维:如何构建你的快速决策系统》就是代表作,影响了很多人,包括格拉德威尔。他的《引爆点》一书的灵感,即来源于此。
格尔德·吉仁泽在书中说:
“直觉看似简单,可其潜在的智慧是为恰当的环境选择恰当的经验法则。”
想善用直觉快速做出决策,必须明白什么是直觉、直觉的作用机制、以及适用直觉决策的一些场合。
直觉有时比逻辑更适用
有人可能觉得“直觉”听起来很玄乎,无法捕捉,没有像用逻辑思考那样有据可循。
为了让人们更容易捕捉直觉,格尔德·吉仁泽在书中就专门告诉了直觉出现时的一些特征:
1. 迅速出现在直觉中的;
2. 我们意识不到它的深层运行机制;
3. 强烈实现的动机。
像感觉、预感这几个词基本上都可以跟直觉划等号。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女人的第六感,谈恋爱时的一见钟情等等。
就拿一见钟情来说,你跟某个男孩或者女孩,就像王菲在《传奇》中唱的一样:“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再也没能无法你容颜。”问你为什么喜欢对方,你可能只会用一句对对方有感觉来回答。
由于直觉产生时人类没有怎么思考,格尔德·吉仁泽就把它称为无意识的智慧。
这也是直觉的魅力所在,不需要经过深邃的思考,该产生时它自动就产生了。
与直觉相对应的就是逻辑。
人们在做决策时,按照每个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认真的考虑、衡量,最后做出能够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富兰克林自传》的作者本杰明·富兰克林做决策时,就是这样,在一页纸上把对一件事的反对和支持理由都写上,然后综合考虑。
格尔德·吉仁泽认为这种遵循逻辑的思维,只是人类大脑思维中有用的工具之一,并不是全部,而且由于西方哲学对逻辑思维的强调,已经让人们养成了事事都要经过逻辑思考的习惯。
可是人类大脑的思维就像一个适配工具箱,什么工具都有,直觉这种无意识的智慧,在适当的情况下,可能比逻辑更适用,也能解决很多问题。
就像法国数学家布莱士·帕斯卡所说:
“心灵有自己的逻辑,理性对此一无所知。”
直觉是人类大脑神奇进化的结果
虽然直觉运行中蕴含的基本原理还是个迷,格尔德·吉仁泽还是跟他的同事们一起做了研究。再结合世界上其他同领域研究的结果后,他认为,直觉是人类大脑神奇进化的结果。
人类的进化包括语言、认知记忆、模仿等多个方面,这些进化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现实世界。
格尔德·吉仁泽在《直觉思维:如何构建你的快速决策系统》中把人的大脑思维比作一适配工具箱,里面装着各种适应人类所面临问题的工具。
这个适用性工具箱有三层:
1. 进化能力;
2. 利用进化能力组成的模块;
3. 由模块组成的经验法则。
这三层的关系,就像垒积木一样,每一层就是上一层的基础。像1层中的进化能力中包括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为2层的模块形成奠定基础,构成3层。
这样不同进化能力就形成不同的经验法则。打个比方,进化后的能力就像是铸造工具的金属,但是经过3层后形成的直觉,就像是钻头,不同的金属,能够铸造出不同的钻头。
当进化能力通过使用性工具箱,形成每一项适应性能力后,都可以解决一系列适应性问题。
直觉就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大脑中的经验法则出场。
所以,直觉并非愚蠢,它利用了大脑进化的能力,并以能让我们快速、准确地行动的经验法则为基础。
知乎大神采铜看完这本书后说:
“你的直觉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可能整合反映了各种外显和内隐的信息,特别是反映了那些你最看重的信息,一定程度上排除了扰噪音。基于直觉的决策比你想象得更加准确。”
就是这个原因。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格尔德·吉仁泽认为:
直觉胜过了大多数复杂的推理和计算策略,好的直觉会超过逻辑。
因为思维不能只考虑逻辑,还有心理上、情感上的因素,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独有的。
莫扎特在逝世的前夜,饱含着汹涌的情感,写出了《圣母颂》这样的曲子,这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尽管人工智能有芯片,可以把逻辑抽象化,但是这种情感,当时的心理,是很难模仿的。
善用“少即是多”的直觉
尽管直觉并非愚蠢,好的直觉会超过逻辑,但也并不是说直觉就是完美的,就可以代替逻辑思维。
影响决策优劣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快速处理多少信息,而在于巧妙掌握运用直觉思维的时机,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和信息场合里。
过多的信息和选择,会让人耽于逻辑思考,无法做出快速决策,而直觉产生时依据信息很少,都是那些经验原则,有时甚至少到一个好的理由就够了,可以帮人快速决策。
一见钟情看对眼的人,可能比家里千挑万选后比较出来的对象,在婚姻中相处的更好。
工作中,那个对自己职场生涯有很大帮助的领导,我们刚开始也只是觉得他比较和蔼可亲,才多去向他请教的。
在与客户谈判时,我们可能对客户谈判过程的某个行为很不认同,就感觉这个客户不能合作。
股市中大妈们凭着女人直接随便抄底的几只股票,收益也不比专家推荐的那几只差。
很多人愿意带着孩子去麦当劳,仅仅是因为麦当劳的一句广告语:“在这里,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好父母。”哪个父母不想给孩子爱,让孩子也爱他们呢?
二战时期,德国驻波兰第101号储备警察营的警察们,在面对不愿意屠杀犹太人可以退出的选择时,绝大部分没有退出。他们不退出的理由,仅仅是要遵循不特立独行的社交经验法则。
没有经过大型仪器检验,医生仅仅通过对病人的询问,就能根据自己的医学经验和直觉做出判断,不仅能提高治疗效率,还能减少拥挤。
不管是在婚恋,工作这样的人生大事上,还是家庭生活中的琐事中,我们利用直觉做事的案例随处可见。
虽然直觉并没有具体的方法可言,但是没有直觉,我们能做成的事情实在很少,而且直觉比你想象的更准。
所以,遇事时有时不要想太多,不要非要等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然后再按照逻辑再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有时候能收集到的信息和做决策的时间都有限不说,还有直觉可以帮我们快速做决定,让我们成为好的决策者。
这并不是说不要逻辑思维,而是要分场合。
如果再一味迷信逻辑思维的话,这种情况就像格尔德·吉仁泽在书中所说:
“有一些愚蠢的人,不断徘徊在逻辑的道路上,而迷失在直觉的迷雾中。”
有时拈花捏叶,悬而未决,不如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