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尊佛崇寺情结,仿佛自来如此。倒不是盲目的毫无节操的只知叩首敬奉的偶像崇拜,也不尽是有眼下之苦要诉诸于佛爷以求十足的了愿答诚。世人之礼佛崇寺多半是入了以上两者的圈套,尽管神秘者告诉我说:“你是天生与佛结缘”,依据当然是我出生在公认已久的佛诞日——农历四月初八,按佛家标榜的每一个佛诞日出生的孩童都是佛祖智慧的重降人间。我哂其可笑:向来连乔达摩·悉达多出生的年头世人都只能以“大约2500年前”含糊其辞,杜撰精确的出生日竟然如此理直气壮。囿于“出家人不打诳语”的佛诫,我想这一定是某一位在家的居士或虔诚的信妪所肇始的吧。想来也不过是约定一个日子,大家好集体缅怀这一至圣先贤罢了,为什么非要“集体”?那必定是为了彰显某种力量,三三两两的毕竟没有气势,成千累万的方显其教化四方的威严。我既非因了神秘之缘故,也非世人一贯的两种圈套,归结起来不过是少数人所奉行的第三种行常——寻幽觅闲,求内心之平静。
逃离世事喧嚣,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寻的一方明月照松清泉鸟鸣之净土实非易事。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大隐隐于市”仅有不多的古刹名寺不失是寻幽觅闲之最后希望。“天下名山僧占多”,的确是的,看诗人们留下的陶情逸致,赞扬佛寺所在之山川者浩如烟海灿似星河便可显见此言自然非虚,但“的确是的”仿佛也要加一个时限,故纸堆中那“的确是的”,但那毕竟是古人之词句,仿佛镜花水月,仿佛隔靴搔痒,即使思接千载,当时之境况也难十足的体味,事非亲历总不能排除玄虚的疑惑。古体诗近来渐无传世之佳作,除修为古体诗之文人已罕见生花妙手外,太半的原因则不啻为佛寺过度的商业化,说的更加直白一点,那就是——香火太盛了!那“的确是的”要加的时限,也正是这“香火太盛了”之后。
我身居武汉,名扬天下的归元寺倒是时常光顾。古木参天楼阁掩映之庭院倒真都有古刹之气派,暮鼓晨钟木鱼法声也隐隐昭示着佛事千载之回响。但要说那荣耀华夏的名声,归元寺不过因了数罗汉的噱头。归元寺之新年头柱香听说已拍至15万,即使平常时节也信徒满满,遥望寺内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以至于寺内或左近安排了不少的消防车以防火灾意外的发生。你推我攘不过只为了占个“先”字,所以我一般在逢年过节时候不会去的很早,怕这为了争一“先”字而突显的摩肩接踵的盛景,那“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的悬于门柱的金漆对联仿佛并不是说给信众的。——这里住不得真佛。
今年三月初在北京公干,稍得闲暇的时候,再次礼拜了距寓所不过两千步的另外一座千年古刹——北京法源寺。法源寺的名头很大,兼中国佛学研究院因之而建,简直可以称为东方灵山了。初入山门,辄被其幽静整肃所摄。桧柏参天,国槐布列;丁香杂径,侵以幽香;时闻飞鸟,往来穿树;殿阁威严,观瞻肃穆;七进六院,布局严整。香客低声默祷,虔敬收束心眼。遍绕佛堂,不闻喧哗,唯清凉沾我身,苍翠入我眼,静穆染我心,恭仰成我意——这看起来还真像是有真佛的所在。
未必然!坦率讲,此次礼拜之前一日的迫暮十分,我已到过山门,所以上面说“再次”,不同的是,第一次未得便入而已。当时门已虚掩,推门进去,门旁忽然跑出一人来——是普通门卫的装扮,跟我们常见的各居民小区之门卫形象接近——诧异的是竟不是和尚!不由分说把我推出门外,把着门扇,从仅留的缝隙中探出头来说:“关门啦,不许入内,拜佛可明日再来!”我偷觑了一眼山门内的景象,果然宝相庄严,明日定要再来,一睹宝刹雄姿。不料,不经意间瞥见入门之左侧一个小房子门外,约十几人男女杂处,均非和尚打扮,那装扮简直十足的新潮,女的浓妆艳抹,高跟鞋短裙子,穿着几可称为暴露;男的也不似普通人的打扮。都端着饭碗,嘻嘻哈哈全没有一点严肃庄敬的样子,不用说这位门卫先生——不知该称他为同志、师傅、老师,或什么,这里姑且称之为先生吧,似乎是妥当的——一定是与他们在一起用膳了。正在他要关门的时刻,从我的身后来了一位云游的和尚,口里念叨着:阿弥陀佛,总算找到了。稽首问道:“请问这里可是法源寺?我是青海来的云游的和尚,天已经晚了,想在此挂单,请行个方便,麻烦通禀一声”。门卫冷冷的傲然的说道:“此处从不挂单,你找别的地方去吧!”随手就把门关上了。我看到那位师傅带着不解的面容默默的离开了。不知千年法源寺是把和尚关在了门外,还是把自己关在了佛法的门外?我想探探究竟住不住得真佛,于是有了以上所说的第二次的拜访,结论自然是明朗的——山门还是那个山门,地方却不一定住的了真佛了。
世间之大,还真就住不得真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