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
成为你心目中最特别的存在
[个人主义是一剂致命的毒药,而个性却是日常生活的食盐。]
——亨•范我克
前言
近年来,除了自己名字以外,我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有趣“,“有趣”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推崇的品质。
各大网络平台,各大媒体,各大鸡汤流派都在讨论”有趣“这个玩意儿,相关信息一搜就是一大堆。”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更成了最有探讨价值的时代话题。
于是很多人也冲着这个有趣的势头,不惜以自己作为试验品,对个性进行有趣化改造,很多人甚至将自己的目标定为:做一个有趣的人!
然后能引起你注意的人和事似乎真的就越来越多,但是,这些能吸引你眼球引起你兴趣的人,他们真的是这么有趣吗?
- 01 -
-What独特-
每个人都追求独特个性
“有趣“,究其本质,就是一种个性,非要加上修饰词的话,那就是一种独特的个性。它的独特在于,有趣的个性并不会按常理出牌,它是能够打破传统和规则,能够制造惊喜和乐趣的。也就是说,它跟一般的个性相比,是突出的,识别度高的。
我们之所以会追求像“有趣”这样独特的个性,一方面,是因为内部驱动因素影响着个体对自我的追求(郑富元,2012)。
独特性理论称这种内部驱动因素为自我意象,他们认为,自我意象会自觉维持自己与他认知差异性。
每个人的经历和特点与他人的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人们能够感知到自己与他人的这些差异,而当被感知到后,人们就会产生动机去维持这种自我意象,即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性。
也就是说,人们对自我独特性的追求是受自我意象影响的。而“有趣”作为一种不容易被复制的个性,能够更好地将我们和别人区分开,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就想方设法要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另一个促使人们寻求自我与他人差异性的原因是,差异性的表现有助于表明个人特征,从而能够让自己和他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区别性原则(Vivian L. Vignoles, et al.,2001)认为个体需要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才能建构出具有意义的自我定义(meaningful selfdefinition)。
我们之所以选择做有趣的人,不仅是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更重要的是,做有别于他人的人能让我们更明确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获得对自我和个体的身份有更清晰的认知。
在讨论人们寻求自我独特性原因的时候,Snyder 和 Fromkin(1980)还提到,人们在长期性的自我认知上如果越认为自己与别人不同,则就有越强的独特性动机。
所以你会发现,有趣的人只会越来有趣,他们并不会只在某件事上表现得有趣,一般来说,生活的各方面都可以被他变得很有趣,就像养成一种习惯一样,他们擅于制造惊喜和乐趣。
- 02 -
-Why过度-
部分人过度追求有趣个性
很多人对于独特性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对于“有趣”个性的追求,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Snyder& Fromkin(1980)指出人们追求的自我独特性之所以一般是中等程度的,是因为除了人们有独特性需求外,还有社会接受、赞许的需要,两类需要的调和导致个体的独特性追求往往限于中等程度。
而在推崇自由和独立精神的社会环境下,个体追求独特性的行为会得到包容、鼓励和赞许等强化,从而形成更高的独特性动机。
在我们中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个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加上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什么都要创新,“有趣”就顺势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倡导的个性。得到了社会环境的这般包容和支持,人们对于“有趣”个性的追求就变得更加狂热。
但是,正是这种对有趣个性的狂热追求,容易将真正的有趣变成一种盲目的有趣。很多人只是为了不同而不同,为了有趣而有趣。
过度的追求有趣,只是在形式上想要突出自己,甚至是为了更好地融入生活的设置中,甚至这种看上去有趣的个性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它只是一个有着结果导向的行为而已。
所以,有些人为了显得自己比别人更有趣,他们总是刻意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可能并不是他们想去做的,他们的目的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很独特,目的性颇强。
这种毛病不少逃课者就有犯,逃课并不是去做其他事,就是觉得逃课显得自己很酷才逃课;一些极端分子偷商店里的东西并不是因为穷,而是冒这样的险显得自己与众不同,过后还可以炫耀一番。
更看到过招聘信息明文写着招“有趣、好玩”的文案,结果被问的时候才说,想要的是“重口味无节操”这样能吸人眼球的人。基本上,能达成吸引人眼球这一目的的,就是有趣了。
- 03 -
-Why不成熟-
过度追求是一种不成熟
但是对于过度追求独特性的行为,也就是我现在说的只求吸引眼球的有趣,它反映的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没有得到成熟发展的表现。
关于自我意识发展不成熟的问题,需要追溯到个人童年和青春期的过度阶段。
青少年时期 , 儿童时期混沌的自我开始觉醒 , 并逐渐分化为主体我和客体我(程乐华, & 曾细花,2000)。
主体我是指自己所观察到的自己,包括自我评价,自尊情感,自我接纳三个机能。也就是说,主体我是主观的。而客体我指的是被观察到的自己,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三个侧面。也就是说,客体我是更为客观的,更为基础性的自己。
如果我们在这个阶段,能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自己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也就是形成相对应的行为的话,我们就获得了一种自我同一性,这就标志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稳定。
所以,那些过度追求独特性的人,他们在那个阶段并没有修炼好,自我意识就处于一种还不成熟的状态。他们过于关注主体我,甚至让其膨胀化,而没有很好地跟一个真实的客体我进行整合和统一。
所以你会看到,一些自称有趣的人,他们做出的举动举动往往是唐突而不自然的,因为他们也许并没有有趣的基础,是自己把自己这只牛吹大了而已。
- 04 -
-How有趣-
有趣沦落为无趣
那些无节制地追求有趣个性的人,他们制造的那些看似不守旧求新颖的行为常常是以别人的痛苦作为代价的。
因为他们的自我没有获得同一性,这个危机得不到解决,会形成不确定性或说是无归属感、为人冷谈冷漠、缺乏关爱的意识(程乐华, & 曾细花,2000)。
首先,他们只是想吸引眼球,只关注如何去突破固有的形式,而并不会在意内容是好是坏。
比如我上面提到的无节操招聘,已经把重口味标定为“有趣“,各大媒体也有这种嫌疑,反正不管内容三观是否正,铤而走险擦边腾讯审查也好,能吸引眼球的就是有趣的好东西。
但是,很多人会就是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近年来看到大家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节操掉了也是一地,好像谁最没节操谁就最有趣一样。原来有趣是这样的,表示一言不合三观就被刷了。
他们总是只看到自己,不会考虑别人。比方说,一些说走就走旅行的有趣青年,不交代半句就出逃,这样的事情在外人看来是挺有趣的,但是对于他们自家公司来说就是一种遭殃了。
更有一些人士为自己得到幼稚行为辩护,“我这叫有趣,你懂不懂”,这样的有趣也是可以有趣到基本的教养都没有。更可悲的是,像相亲过后对方就出家这种事,分享出来也如此值得引以为豪。
这种为了吸引眼球的幼稚行为,并不是真正的有趣,不去考虑事情性质的人,自己制造的所谓有趣的烂摊子,只会麻烦身边的人甚至社会来收拾。
但在这种扭曲有趣发风气的带领下,很多人就这样走上了歧途,看起来很有趣,实则很幼稚。
现在,谁都跟你说要做有趣的人,但是,我要跟你说,做自己就是最有趣的。自己怎样活得舒服就怎样活,别人认为的有趣,其实放在你身上不一定就有趣。而且,当你发现你所谓的有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变得超级无趣了。
- 05 -
- End感谢您的阅读-
»Reference
郑富元. (2012). 个体追求独特的原因和个体差异. 才智(5).
程乐华, & 曾细花. (2000). 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6(1).
郑富元. (2012). 追求独特性对自我确定性的提升作用的研究.(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学).
Lynn, M., & Harris, J.(1997).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pursuit of self-uniqueness throughconsumption[Electronic version]. Retrieved[2016-8-31]
[文丨Olivia]
-编辑丨红猫、樺璃、LLL、涵叔-
本文由互撩原创出品转载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