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二十一年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婴幼儿时期(大约三岁以前),记忆所剩无几。
而是童年时期(大约十二岁以前),记忆尚存一些。
然后是青少年到现在的青年时期。婴幼儿时期我清晰记得的有一件事:就是一天早上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昏暗灯光笼罩下的厨房里吃早饭,我坐在老爸腿上,一小碗饭吃不完了,然后我说吃不完了,但是他们非要强行歪曲为我说的是吃不饱了。吃不完了说吃不饱岂不是很尴尬。
童年时期,我很少和同龄人一起玩,大多数都是和弟弟以及和弟弟一起的几个男孩在街上玩游戏,诸如跳方格,捉迷藏之类的游戏。
还有就是在下过雨后的田垄上,挖一捧细腻的土,像和面一样给土按压的比较光滑,然后重点来了:
游戏的玩法是,各自拿出一团和好的泥土,把泥土按压成一个锅的形状,然后要让这个“锅”的底尽可能的薄。做好以后,将这个锅放在手掌心里,把手拿高向下丢下去。刚刚的薄底用处到了:如果我的底炸出去的多,炸开的口子比较大,就拿你的土来填,反之亦然。
这个游戏的诀窍就是“锅”要做的底薄,扔的时候不要扔歪,不然炸不开口子就要一直赔给对方泥巴。
除了这个玩法,还有把泥土做成各种形状的玩具,最多也最简单的是球体。把泥土握成团,然后把土放在两手心中间,两只手向反方向画圈,以此来将泥团揉圆。
还有就是手机。
那个时候并没有现在这样普遍的智能手机,唯一知道的高端电器就是按键机。然后假装就做手机。
将一团泥土捏成长方体,然后把长方体的泥土轻轻地摔在地上,将手捏不平的地方摔平比较好看,弄平以后用小木棍在长方体上朝上的一面戳九个洞,以此作为九键键盘。再捏一根小长条做天线,用一木棍连接天线和手机机身,然后将“手机”晾干或者晒干,然后就拥有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
除了“摔锅”“手机”还会做出其他的玩具。因为见过的也不多,能做出来的我记得的就还有俩轮子的车子,还有各种各样的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诸如此类,椎体是真的没有见过,哈哈,也许是不好操作吧。
除此之外的游戏,就是去玉米地里捉蟋蟀。拿个雪糕或者方便面袋子,或者饮料瓶子,去已经砍了秸秆的地里,半蹲着走,看到又大又肥的蟋蟀就用握成半圆球体盖过去。如果蟋蟀被盖在手下面,就慢慢缩小范围把蟋蟀捏起来,丢进袋子里,回家喂猫。除了用袋子装的,还有用狗尾巴草的草杆穿过蟋蟀,做成蟋蟀串回家喂猫喂狗的。
还有去扎下雨前后漫天飞舞的蜻蜓。
飞来飞去的蜻蜓超漂亮,我们就拿酸山楂的枝去扎蜻蜓,很遗憾的是扎回去猫咪不吃,于是只好放弃这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