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格式化日更的第653篇文章。
一、为什么小丁不听父母的
小丁是家里四个孩子中最小的男孩,上面有三个姐姐,小丁家在农村,由于孩子多,家庭条件不好。
那时,很多家庭拥有不止一个男孩,而小丁家里仅他一个男孩。在小伙伴面前,小丁没有地位,也没有安全感。这是小丁的自卑情节。
小丁是一个优越感极强的孩子,只是他的优越感不是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而是体现他所谓的社会地位上。
为了提升自己的优越感,小丁经常与村里的兄弟两玩。而这兄弟两不好好学习,经常打群架。于是,小丁也跟着他们一起出去打群架。上初中时,大年三十晚上,小丁经常吃完年夜饭后,会去镇上打群架。
小丁的父母经常骂他,骂他不应该交这样的朋友。上初中时,小丁违法犯罪了。小丁的父母经常骂,为什么他一直都不听父母的?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著作的《自卑与超越》一书,阐述了一个非常颠覆我们的观点:“每一个人的行为路线都是从自卑到超越,除一例外”。即便是罪犯。
二、人的行为路线是什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著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自卑与生活》等。
《自卑与超越》中阐述了一个非常颠覆的观点:人类身上有一个明显的活动线,即,从卑微到优越,从失败到胜利,从低下到显达。这一追求自童年早期就开始,到生命终了时才会结束。
三、每一个人的行为路线都是从自卑感到超越感
这里,我们一起来分析学生是如何从自卑感到超越感的。
成绩好的学生的行为路线
我们每个学生都想更优越,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即便成绩好的孩子。
班级成绩好的孩子,即便他是班级第一,他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全年级第一名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这个班级第一名的孩子,他也有些自卑。因为他还不是年级第一。
他当下的自卑源于他是班级第一,还不是年级第一。他当下的超越源于不够优秀。所以,他当下的行为路线是从班级第一到年级第一,即从自卑到超越。
班级成绩中等学生的行为路线
班级成绩中等的学生,他打算考取班级前几名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于是,他当下的行为路线就是从班级成绩中等(自卑)到班级前几名(优越)。
当班级成绩中等的学生,当他无论怎样努力都考不了班级前几名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他可能会选择通过炫耀父母的官位、父母的房子、父母车子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或通过谈恋爱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或通过做错事来引起老师注意,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所以,班级成绩中等的学生的行为路线是从班级成绩中等(自卑)到班级前几名(优越),或到班级后几名(优越)。
班级成绩差的学生的行为路线
班级成绩差的学生,因为成绩差而自卑。他的行为路线是什么?他的行为路线可能是努力学习(超越),或讨好老师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或不停做错事来赢得老师更多注意,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所以,班级成绩差的学生的行为路线也是从自卑到优越。
总结,无论是班级成绩好的学生,还是班级成绩中等的孩子,还是班级成绩特别差的孩子,他人的行为路线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优越。
无论是班级成绩好的孩子,还是班级成绩差的孩子,他们的区别不是是否有优越感,而是他们的优势感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
四、每个人都在实现优越感的路上
每个孩子都想超越,实现自己的优越感,罪犯也不例外。
小丁在家里得不得肯定(自卑),于是他走出去结识了兄弟两,得到村里其他小伙伴的尊重,即实现了自己的优越感。
所以,每个人都在实现优越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