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元
No.26/第十八章/2
No.26/第十八章 出师:天戈所指,旬日三捷(之二)
次日黎明,清军出营查点战场,但见被击毙者甚众。有个受伤未及逃走的毛贼,被清兵从尸堆中搜出,拖回大营审讯。长龄从其招供中得知:张格尔派来其亲信迈曼底阿浑,在前面一个叫洋阿尔巴特的地方抗拒官兵,现已凑集五万余众,并已获悉清军进至大河拐,昨晚与官军打仗的,正是他先期派来劫营的三千人马,用以试探清军虚实。
当下,长龄、杨遇春、武隆阿在地图上查看洋阿尔巴特,只见图上标示:自大河拐至洋阿尔巴特七十余里,系属戈壁,滴水全无,且尽系沙窝,人马行走均极费力。但三人一致认为:贼匪既有准备,那么,初次接仗,必须痛加剿杀,以寒贼胆。
长龄发出战斗号令:“我军自阿克苏到这里,粮食将尽,现在敌营就在前面,不乘此杀贼囤粮,更待何时?”
兵随将令草随风,众将官群情激奋,大军立即出发,急速前进。
大河拐至洋阿尔巴特七十余里,沿途皆戈壁,无从得水,人马渴甚。然而,就在这时,叛军沿途掘堤放水,漫溢道路,企图阻止清军前进。没承想,这一破坏行动反倒帮了清军大忙,使全军在戈壁中取水得便,以济士马,于是,人欢马跃,星驰骤进,七十多里的沙碛路,仅用半日就走完。
正午时分,大军进抵洋阿尔巴特。这里沙漠平旷,一览无余。只见西南有沙冈一道,横长约六七里,遥见贼匪据沙冈排成长列,约计二万余人,声势颇为浩大。
长龄当即分兵三路,他本人居中,自督马步兵队由中路迎击;杨遇春居左,督领马步兵队由左手抄截;武隆阿居右,督领健锐、火器二营官兵由右手抄截。三路齐头并进。
叛军首领迈曼底见官兵三路进攻,即令贼目玛斯吐尔、阿拉布克、泥雅素皮、呼罕巴依率叛军突下沙冈,分头迎拒。
清军枪炮齐发,刀矛竞进,立毙叛军一二百人。
迈曼底见官军勇锐异常,急忙传令回撤。叛军奔聚沙冈,企图整顿队形,居高下压,再发起一次反冲锋。
长龄见势,立即从左中右三路攻击队伍中挑选出精兵强将,组成数股突击分队,齐力上攻,分路夺冈,绝不给叛军重新排布的时间。杨遇春、武隆阿各在两翼督战策应。官兵夺粮心急,不避锋镝,如饿虎扑食,一同抢上沙冈。枪箭所至,贼众纷纷倒地,迈曼底及其手下贼目玛斯吐尔、阿拉布克、泥雅素皮、呼罕巴依都先后被枪箭射中,死于乱军之中。余匪力不能支,又见头领被杀,军心发生动摇,开始溃散,一半窜入回庄,一半向西奔逃。
长龄立即督饬中路官兵赶向回庄,以枪炮围攻之。杨遇春、武隆阿则各率左右两军追赶奔窜之贼,尽杀三十余里,叛军沿途尸横遍野,一直追到一个叫排子巴特的地方,杨、武二将见叛军已被歼灭殆尽,又见天色渐暗,不便穷追,当即引兵返回。
这时,窜入洋阿尔巴特大小回庄的叛军,也已被长龄督兵歼擒净尽,大军随于该处扎营。
统计战果:三路官兵共杀贼万余名,生擒三千二百余名,夺获大纛旗帜三十八杆、大小火炮十二尊、鸟枪七百余杆、刀矛弓箭铅丸火药无算。叛军丢弃的牲畜和粮食全部被清军缴获。尤其是得到粮食后,全军勇气倍增。
二十四日,大军进至排子巴特。在此,长龄会同杨遇春、武隆阿具折,由六百里加急向道光帝报捷。这时,有探来报:前方沙布都尔庄后十余里火光一片,知有贼屯聚。
二十五日,大军拔寨起营,仍分三路进兵。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订阅)
(未完待续)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