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最近几天又念叨着不想去跆拳道了,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都跟我提起这件事情,还特别套用上次团学课程《作业不等于作孽》里面的比喻,说他学跆拳道刚开始是很有兴趣的,后来被教练一刀一刀把叶子和树枝砍的七零八落,现在树枝已经完全被砍光了,所以他不想去上课了(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先不要误解教练哈,其实孩子只是想为自己不想上课找个托词而已)。
照以往的经验,我估计是训练中又遇到瓶颈了,早上我一并联系了孩子的两位教练了解情况。A教练说这段时间他在教另外的孩子,不了解情况,他估计孩子是不是不想压腿,因为孩子一直比较害怕压腿。B教练说感觉孩子最近也没有遇到瓶颈,是不是他上课对孩子说话说重了,约我晚上面谈。其实道馆是以开放的形式上课的,每节课家长都可以在场地外面观看。对两位教练我是百分百放心的,虽然孩子们上课有时候确实会受到一点点体罚,但这种情况为数不多,师生之间还是以朋友的方式相处的多。况且学武不像学文,哪有完全没有体罚的呢?
下课后我特地留下来等了会儿教练,可是教练也是想向我了解情况,然后来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结果我们都没有有用的信息。
有趣的是下课之后孩子第一件事就是跑过来找我确认他是不是土家族,我说是的。孩子说C同学不相信,他们都不信任我。我似乎感觉到一丝端倪,最近这段时间,C同学似乎一直在跟儿子唱反调,我之前也知道情况,不过此事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儿子之前还算有一些阅读量,而且记忆力不错,也在这方面受到我的夸奖比较多,所以兴致比较高,经常喜欢在同学面前卖弄。在学校因为都是同龄人,孩子们对他说的深信不疑,而跆拳道班的同学有年龄悬殊,C同学现在就是四年级,所以往往会质疑他说的每一句话。
想到这些,我继续问到:“就是C同学不相信你说的话吗?”
儿子回到:“他们所有人都不相信我。”这也难怪,他们一个班本来就只有十来个孩子,同学除了三个同龄人外,大部分孩子都比他大,所以质疑声一边倒也是很正常的。现在,我完全明白了孩子不想去上跆拳道的原因了。正是因为同学们对他的质疑,让他感觉到在那个班上是不被认可不被接纳的,也就是说,孩子现在在班级缺乏归属感。我现在必须要引导孩子走出这个困境!
接着我问儿子:“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不相信你吗?”
儿子说:“不知道,应该是因为同学们都是汉族。”
“嗯,是的,”我说,“是因为这些同学们都是汉族,所以他们才不相信你是土家族。同样的道理,你说的书本上的知识,同学们也不相信,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过相同的书。”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同学们相信呢?”我开启了启发式提问。
“他们看重的是成绩,而我注重的是心态。”儿子的回答似乎扯的有点远。但我心里明白儿子说的“心态”其实是指“人格”,甚至包含着“广义的学习”。
这正是我接下来想跟孩子谈的话题。于是我接过儿子的话说:“儿子看问题真的看得很长远。同学们不信任我们,一定是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足够的能力让他们信任,我们要想得到他们的信任,就需要有相应的资本。儿子,你说是吗?”
孩子想了一下说:“可是他们根本不相信心态。”
“对呀,”我接过孩子的话:“他们不相信心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上升到你这个高度。以同学们的眼光,他们现在相信的就是你所说的成绩。儿子,虽然我们现在不能让他们相信心态,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在成绩方面付出努力,让他们看到。”
“在学校我倒是不怕比成绩,可是跆拳道我真的比不过他们呀。”儿子显得很没有信心。这也难怪,当初因为不懂教育的我太急功近利,让孩子选择了现在的示范团这个班级,由于当初去示范团的同学大多练的时间比他久,功底都比他深,导致他一开始就跟不上同学们的进度,在训练中无法获得成就感,而我什么都不懂,还在一味的用强硬手段逼迫孩子训练,使得孩子后来逐步对跆拳道失去了兴趣。甚至让孩子沦落为整个班级与教练和我眼中最调皮的学生。现在我的当务之急当然是重新构建孩子对跆拳道的兴趣,我想让孩子建立自信,真正融入班集体才是最关键的一步。
于是我说:“你愿意用成绩来证明自己吗?如果你想被同学们认可,暂时成绩或许是最能证明自己的。”其实我心里也明白这是在给孩子添加压力,但我想有我这个妈妈做他的坚强后盾,对儿子来说,这点儿压力应该不是问题。换句话来说,孩子现在要想真正的融入班集体,也确实需要改变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一些形象。
“我也想”,儿子说:“但是我现在还比不过他们。”
“比不过没关系,我们现在最关键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我想,你要是愿意刻苦训练,在方法和技巧上面教练一定愿意给予你帮助的。同时妈妈也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刻苦训练的。你相信自己吗?”
“我相信啊,我有那么好的心态!”儿子表现出了一丝自豪。
“是的,任何时候摆正自己的心态,相信自己,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继续鼓励孩子。
“妈妈,那我的心态现在是几阶段?”整个谈话中,儿子大概感觉缺少了妈妈的肯定,接着他又这样问我。
我一下子没明白儿子问的“几阶段”是什么意思。儿子有点儿着急,又重复问了一遍。我突然想起来前几天在陪儿子写作业的时候,我一边看《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边做着笔记,在书的开头作者把学生的对待事物的心理分为6个阶段(我是这么理解的):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第五阶段“我会体贴他人”,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儿子当时瞄了一下,对这六个阶段很感兴趣,于是我跟他简单讨论了一下,没想到他居然记着把这些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我想了想说:“如果你能做到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并刻苦训练,你就是第六阶段啦!”其实在这里对孩子的心态进行恭维,也是想让孩子逐渐对自己要求严格起来。
“那还有没有更高的阶段?”儿子兴致很高。
“第六阶段是最高的啦。”我告诉他。
“我上次被校长抓到那回,连第一阶段都没有做到,还给自己和校长惹了麻烦,”没想到儿子开始对自己进行反省起来,“连第一阶段都做不到,就不可能上升到第二阶段或者更高的阶段,这就好比爬楼梯,中间掉了一格没有地方踩了就不可能爬上更高的地方,妈妈你说是吧?”说实话,我真有点儿感慨儿子确实比我小的时候理解能力强太多。
“嗯嗯,是的,儿子的理解力真强”,我想继续跟儿子讨论一下黄老师在《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课程里面教的“心灵成长阶梯图”,让孩子继续接受一些熏陶。可是已经到家了,孩子进门发现爸爸已经回家,迫不及待找爸爸问他买的《植物大战僵尸》书到了没,就这样结束了我们的谈话。
我想接下来我要做的是一边继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边关注并引导孩子早日真正融入班集体,也需要与教练进行沟通,邀请他们协助我帮孩子找到归属感。我相信孩子的学习兴趣一定可以重新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