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阳是(11)班的数学课代表,我是(11)班的数学老师,原本只是她收作业我布置作业的一些细碎联系,没想到,还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多了一些温暖。
阳在上个月的奉化中学保送生考试中已经被录取,不在教室内听课了,原本她就听课安静,至于收发作业,新接手的课代表蕾也是很认真负责的,所以,也感觉不到阳的离开有太多的影响。
只是,中午到办公室后,发现一包礼物,有巧克力、有小米充电宝,有书本以及写有留言的卡片,一下子触动了我,细细回味三年相处,文静的阳其实内心相当丰富。
阳送我的书是《蒋勋说唐诗》,我会心一笑,我微信里的置顶公众号就是《蒋勋书友会》,只是我是四十多岁才慢慢喜欢上的,而阳才十几岁的一个初中生,就已经喜欢蒋勋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师生是可以在同一层面上一起交流的,遇到这样的学生何尝不是老师的幸运,就如以前遇到的邬一谦、王文欣们一样。
阳是敏感、细腻的学生。她在初一第一次家长会上听我说到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感觉到这个数学老师的爱好,而当她来办公室捧作业时看到我的台历上摘写的唐诗宋词,还有微信朋友圈里发的随笔中更证实了我的这一爱好。于是,她以蒋勋讲诗词为例,希望我的数学讲解也能如蒋勋一样,逐字逐句分析、讲解题目,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建议,其实我以往是喜欢思路分析为主,是喜欢不断地引导学生探求数学之核的,享受顿悟,喜欢看到学生一声“哦”这样的恍然大悟的表情的。但是,毕竟现在学生大都均衡,需要扎实、需要成绩,教数学不能只有远方了,眼前分数的苟且也是必须的,不是要中考了吗?
阳的数学基础并非出色,更要命的是,她在数学上有点小自卑,课堂练习时,她的解答绝对不会让我这个巡视的老师看的,担心出错。可是她很用心,尤其是很用功,听课、做题竭尽全力,初二到初三这一年时间内,我布置了每日一题,周五、六、日每周做三题,暑假、寒假每天一题各25做天,当天微信查阅,在坚持和完成质量上,阳是佼佼者。有时候,到晚上很迟了,她还在思考,或许父母已经提醒她不要继续了,但她还是不肯放弃。
付出总有回报,不知不觉中,阳的数学解题扎实了,考试成绩拔尖了,一段时间内,每次数学测试总是可得最高分,当然总分也大多全班第一,甚至年段前几。也许是长期过于投入,也许是为保持第一名的心里压力过大,数学上的领先毕竟要靠毅力支撑,终于,阳明白了,生活中还有比分数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快乐、健康、闲暇等等,阳开始懂得学会退了,开始不太在乎他人的看法,而是明白自己只有真正的成为自己,才有快乐,我又一次感到欣慰、感到不如,这毕竟还是一个初中生啊!自己当年读初中时,在干些什么呢?为什么她能这么成熟,会如此理性呢?除了家庭出身因素之外,我认为长期的阅读和不断的思考,是主要原因。
离别之际,阳选择了书作为礼物,挑一本合适的书,写一段发自内心的临别赠言,也只有阳了,让老师和同学们记住了一个外表弱小但内心强大的阳。祝福阳,与书相伴,快乐永远!
最后,阳也对我这个数学老师提出了建议,眼前有数,心中有书。又切中了我的想法,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