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这个毛乌素沙漠上靓丽的明珠,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丰富的资源物尽其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众所周知,榆林是有着丰富的煤炭、能源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现如今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榆林考察的第一站选择了乘车前往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这几年,煤电由限制发展、减量发展到转型发展,是大有前途的。煤产品不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更多的衍生品被大家所利用。煤炭产业发展也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这样不会超出资源、能源、环境的极限,也让这座城市的人民避免了如果煤炭有一天挖完了,我们还可以靠什么致富的担忧。
在调研中,总书记路过了绥德的农村,回想起旧时的榆林是陕西地区最穷的地方,而如今,榆林的人均GDP毅然排在了陕西的前列,这离不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辛勤劳作。在这里诞生了一批批的治沙模范,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相抗衡,从“山上光秃秃、年年遭灾荒”到“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旧貌和新颜对比鲜明。这些年,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多公里。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这里的人民通过教育提升了素质,更多的大学生走出去,带回来先进的技术,以及思想,让小山沟的农作物实现了规模化的生产,人口素质稳步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在这片土地上,红色精神是灵魂。在米脂杨家沟革命遗址,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旧居内,书桌、地图、笔砚、油灯、锅灶、石磨、石碾、土炕,处处是历史的讲述。在杨家沟生活的120天,毛主席在这里写下40余篇文献及80余封电文稿。山沟沟的光芒照亮了中国。一切为了人民,和人民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厚植于这片土地。在广泛开展的党史学习中,党员干部上下一心,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放在心上,从小乡村的特色产业,到光伏发电,再到老年幸福院,一项项贴心的项目,一个个帮扶的小手,伸向了大山深处的人们,展现着共产党不会放弃每一个困难群众。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奋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榆林的发展以资源为基,借群众之力,用精神筑魂,相信榆林这座小城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谱写出追赶超越新篇章。(陕西佳县 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