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案寻踪第三集,讲到了一个患有心梗的老年患者,因用药不当重新入院的事件。在这一集里,专家们反复提到了一个名词“用药依从性”,指出很多老年人,因为不重视用药安全,导致很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这一集中,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委员会秘书长于国超指出:“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数据显示,65岁以上的老人,在不良反应报告当中的比例占到19.9%。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七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不是死于疾病和自然死亡,而是由于不合理用药。”这个数据是非常令人震惊的,也是让许多老年人细思极恐的:服用药物本来是治病的,却由于不谨慎,变成“致命”了!到最后也说不清楚了,究竟是疾病的病情发展呢?还是药物不良反应呢?最后反而是患者用药后,病上加病,病情加重!
老年人在吃药方面,用药依从性比较差!这一点与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直接相关。老年人平均用药可能在5种以上,因为他们的慢性疾病比较多,可能又患高血压,又有肾损伤之类的,那么这个时候服用药物就需要特别指导。比如说医生给开了多种药,所有种类的药是一顿都吃了呢?还是分开吃呢?有的对心血管疾病的药,可能对肾功能有损伤,这个时候就需要谨慎!
但是目前比较现实的一个矛盾,就是老年人普遍用药很随意!有的是因为自我意识过强,不太相信西医,宁吃中药不用西药,从而控制不了病情进展;有的自认为久病成医,某种症状吃某种药,吃了就能缓解,感觉症状重时自行加量,有时感觉较轻又自行减量,更没有考虑过多种药物放在一起吃,会出现问题。
其实这两种情况都是非常值得警惕的,首先中药的代谢和西药没有什么不同,基本也是经过肝脏和肾脏代谢,而且中药也有“大毒”,“中毒”等毒性分类。能缓解心血管系统症状的中药,同样可能会对肾脏有损害,在安全性方面,这点一定要想清楚!至于第二种情况,确实也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我国目前全科医疗普遍开展不理想,各个专科医生各自为战,多一个症状多开一种药,最后导致处方上的药物越来越多,基本上没有多少医生考虑减药!老年人拿到的药物越来越多,直接导致了他们用药依从性进一步变差!
用药依从性是医师/药师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病人能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服从药师对其服用药物方面的指导时,就认为这一病人具有依从性,反之则为不依从性。用药不依从的患者涉及各个年龄层次,其中不依从性问题最多的人群是老年人和少年儿童;而且是多发生在长期甚至终身用药的慢性病患者身上,如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癫痫、充血性心衰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等。而且用药不依从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普遍而严重!总体而言,开始药物治疗4天后的依从率为75%,其中糖尿病80%、高血压60%-90%、疗程为10天的抗生素75%、哮喘55%-90%。
药物本身就是涉及到多学科的复杂结晶,简单一种药片/胶囊/针剂,即便是“简单”的使用,也涉及到复杂的科学环节,当然由于我国药师制度的欠缺,此环节还远远谈不上完善。这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做得相对成熟,比如说在德国,国家药物政策中有专门制度规定社区药学中心来提高用药者的依从性,俗称ABDA/KBV概念,规定社区药学中心需要持续12个月,包含医生和药师、医生与病人、药师与病人进行交流,以提高用药者的依从性,根据交流结果,必要时调整药物应用,而且自2012年1月1日起,ABDA/KBV概念已写入德国法律,使得用药依从性有了国家机器意志的推动!
另外国际上也有一个共识指导纲领,称为“巴塞尔共识(Basel Statements)”,其中专门阐述“用药监测”的有8条,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都已经丰富到非常可供借鉴的地步,但我国的药师立法工作还远远没有纳入正轨,真心期望不久的未来会有完善。具体到本纪录片中所讲的用药依从,如果在欧洲,有现成干预方案,欧洲那边由药师主导的干预中,比如说老年人的用药评估、依从性监测与干预,属于综合性复杂干预,Type D级别。
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对于老年人用药没有或者刚刚开始关注,人们对于“药物致病”认识不足,这真的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故事:因为服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并分不清是因疾病致死或是服药致死!
最后附上一些现成的改善用药依从性的措施或策略,期望有助于完善老年人的用药指导!
一.改善治疗依从性的措施
1. 开展用药依从性的评估和管理
2. 加强健康教育
3. 加强医患交流
4. 简化治疗方案
5. 降低医疗费用
6. 联合护理干预
7. 开展药学服务
8.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用药依从性的评价方法
1. 自我报告
2. 档案记录
3. 药物用量计数
4. 药物浓度监测
5.药物疗效评价等
三.社区药学中心如何提高用药者的依从性
直接手段:血药浓度、生物标记物
间接手段:问卷、病人报告/饮食、药片或胶囊计数、调配数据、评估临床反应、电子工具
四.药师在提高依从性上的作为
咨询服务:提供心理上的支持、提供书面信息
监测从药房领取的药物
指导用药者进行自我检测
技术支持:电话提醒、按照周剂量进行调配、贴有警示语的容器、邮件或短信服务、远程平台
作者简介:执业药师孙博士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维也纳大学,是美国化学会会员、维也纳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中国执业药师。以专业知识,义务的、免费的服务会员,曾获得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保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四川省政府联合授予的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