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穷和吃苦的话题,今天来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湘西,就是那个拍《湘西土匪剿灭记》的地方。
那里的人喜欢吃米粉,喜欢吃梭罗,也喜欢喝酒打牌,还盛产冰糖橙和烤烟。
那里有人会放蛊,也有人会赶尸,那里还是中国长寿之乡。
那里有座西晃山,离天只有三尺三。
那是1999年,我15岁上初二,然而上学期我并没有去学校上学,因为我爸说比起读书,让全家人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事,我觉得他说得对。
我们家有5口人(父母亲,兄弟俩,还有一个妹妹),家里种水稻的田地不多,只有2亩左右,导致每年的饭都不太够吃,那时候家里也比较穷,就靠我爸一个人外出挣点钱,他身体又不太好,还经常生病,那样的生活有时就会更加的困难。
于是不得已吩咐我们兄弟俩去开垦荒地,来增加种水稻的田地面积,补充饭不够吃的窘境。
具体办法就是去离我家大约1公里处的小溪边开垦荒地,小溪边的空地很多,有足够饭吃的人家都看不上也没人管,只有我们这样吃不饱饭的人才会把它当作宝地,因为只要花点时间和力气,开垦出来就能种上水稻,种了水稻就有饭吃。
小溪边的空地铺满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石头,父亲会先规划出一块需要开发的地来,让我们把地上的石子搬掉清空,再适当的挖深,有利于蓄水,再往挖空的地里填上一定厚度的土,这样才适合水稻的生长,最后要把田的四周的坝筑起一定的高度,就变成了田埂,然后在田埂上铺满从别处挖来的青草皮,一块块的青草皮全部成活以后,会连结成绿油油一大片,看起来非常的壮观,就像现在很多城市的绿化也会用到青草皮一样,全部长成一片后会让田埂更加的牢固。
我们那里每年的6-7月份都会发洪水,因为靠近小溪边,如果田埂不筑牢固就很容易被上涨的洪水冲垮掉,那样的话,一切的幸苦就白废了。
除非是运气不好,遇到更大的洪水,那样神仙也没办法。
好在运气不算太差,开好的地后来被淹了两次,由于筑的田埂牢固没有被洪水冲垮,只是地里又被洪水冲进的沙子填满了,我们只需要把填满的沙子清空即可,比起第一次原始的开垦要省不少事。
那么有洪水为什么还有选择在溪边开垦呢?第一,只有溪边才有这种空着的地,第二,就是靠近溪边方便水稻的灌溉。
父亲每天早上带我们一起去到开荒处,用铁铲在地上给我们划一块地方,面积大约1个立方左右,总的份量大约有100担左右,一担的重量有25公斤左右,我和我哥每人每天大约要挑走50担左右的大小石子,把挖出来的石子挑出来倒在坝上,完成任务就可以回家吃饭。
我和我哥分工协作,我先铲10担,他就先挑10担,等他挑累了再换我挑他铲,每天就这样如此循环,直到完成每天的任务。
刚开始会感觉到非常的辛苦,每天不停铲石子,手会被磨起泡,再磨起老茧,肩膀每天要挑1250公斤左右的重量,要走200米左右的距离,肩膀上的皮会被磨掉一层,而且特别的疼,脚也会走的非常酸,真的是腰酸背痛腿抽筋。
每个开垦周期,脚上穿的解放鞋会磨破两双,身上衣服也会被汗水腐蚀再磨烂掉两件。
但是为了能有足够的饭吃,没办法,只能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一周以后身体就会慢慢的适应,就会感觉没有第一天那么痛苦了。
因为身高不太理想,我有时就会想是不是因为那时候开垦荒地的时候挑了太多石子被压到的缘故,虽然没有证据能直接证明,但是那也许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吧。
后来也被很多人嘲笑过身高的问题,但是他们不知道我背后的真正原因。
刚开始会很自卑,后来慢慢想开了,因为当初是为了吃饱饭,没有办法的事,也就释怀了。
开垦荒地的整个流程操作下来,要想达到能种水稻的地步,大约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样的活,我们一共干过两次。
第一年好不容易花了2个月的时间把地开垦出来,只种了一季晚稻,在第二年种的早稻在还没收割就被洪水淹掉了,没有一点收成,地里也被填满了沙子把快要成熟的水稻完全覆盖掉。
于是第二年我们兄弟俩又花了2个月的时间又把它开垦了出来,赶上了下半年的水稻种植。
直到第三年的早稻再次被洪水淹掉,父亲就没有再让我们继续去开垦了,可能他也觉得这样的地,每年的上半年的早稻都被会洪水淹掉,只能种下半年的一季晚稻,感觉我们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的缘故吧。
我们那里的气候是温带,一年只适合种早晚两季水稻,不像海南的气候属于热带,据说海南可以种三季水稻,年中比我们可以多种一季中稻,所以海南那里的水稻产量特别大,但是因为天气的原因,那里产的大米却没我们的好吃。
每次我们把地开垦好后,正好能赶上下半年可以种晚稻的时间,每次能收获大约400斤左右的稻谷,那时候大概够我们家吃一个半月左右,每次吃到我们开垦出来的田种出来的大米,我们兄弟俩的心里都会感觉特有成就。
两年两次开垦,一共花了我们兄弟俩4个多月的时间和体力,一共收获了一家人3个月左右的口粮,那时感觉非常的值,尤其是那时候年龄还小也帮不上家里太大的忙,而开垦荒地这件事,应该是那时候的我们能为家里做出最有价值的事。
之前看过微博上网友@ yevon ou说的这段话,非常有感触,是说吃苦和穷的区别。
“大多数人对吃苦的含义理解的太肤浅了,穷根本不是吃苦,穷就是穷,不是吃苦。
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吃苦的本质是长时间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为了做一件事长时间聚焦的过程中,所放弃的娱乐生活,所放弃的无效社交,所放弃的无意义的消费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独,本质是一种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以及坚持能力和思考深度。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穷人能吃苦,否则他就不可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你会发现他富了以后做事情还是比你勤奋,还是比你能忍受孤独,还是比你更有理想。这才是吃苦。”
不知道当年我们因为穷而开垦所吃的苦,到底算不算得上是真的能吃苦,虽然我们也是2个月为了吃饭这件事去开垦荒地而聚焦,在这个聚焦的过程中,放弃了娱乐生活,放弃了无效社交,放弃了无意义的消费生活。
其实这三个放弃,在我们那时候的生活中本来就没有,连想都不敢想,毕竟那时候我们要先解决温饱问题,所以也就不存在放弃这件事了。
在那个过程中也孤独也不被旁人所理解,不知道本质算不算自控力和自治力,不过应该算得上有坚持能力,然而思考深度是肯定没有的,有的只有体力劳动,最多偶尔会恐惧担心一下,心想以后的生活,会不会一辈子就这样在不停挑石子中度过。
现在的饭早已够吃了,我们兄妹三人也都已成了家。
可是父亲离开我们快13年了,当年他指导过我们开垦过的那片地,早已被洪水洗刷了无数次,沙子把地填的非常的满了,那时我们筑的田埂依然还存在,好在以前铺的青草皮起了大作用,使它非常的牢固,坚不可摧,抵御了无数次洪水的侵袭,也没有垮掉,还长满了青草以外的各种植物。
如今,那片地里已经长满了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竹子,风吹过,幽幽瑟瑟,清脆醒耳,那生机勃勃的样子,仿佛是在指引着我们,未来一定能过上越来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