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书影解读”公众号,一起快乐阅读!
“
所谓好书,不是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而是可以让人一遍遍翻阅、一次次品味的书。
——《何处风景如画》
序
现在网上的诱惑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不喜欢读书,能静下来心来读书的人少之又少,再加上信息泛滥,书也是成千上万,选书也越来越困难。
到底怎样的一本书才算是好书呢?获奖很多的书就一定是好书吗?读者在判断一本书的好坏时更看重哪些标准?
“
凭我的经验,有三种书不能买:一,有‘必读’字样的不买。二,有名人序跋的不买。三,封面太花的不买。直觉告诉我,一本真正功力深厚的好书一定是朴素的。古人告诉我们,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富若贫,包子有肉不在褶儿上。
——《欢喜》
最重要的是读者评价?
根据“新闻出版大数据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实验室”的调查显示,“读者评价高”是评判好书的第一标准。其次是“图书实用性强”,排名第三的是“图书思想性强”。
好书评价标准
由此可见,在评判一本书的好坏中,读者的口碑和功能特性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本书获得的“奖项”、“专家点评”都是最不被看重的。所以也能明白很多人为什么对包装在书本之外的,供促销用的书皮、书腰很反感。
从上面的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大家在选书的过程中,更注重“普通大众”的口碑,而非专家的推荐。“网红经济”、“名人效应”貌似在大部分读书人中起不了作用。读书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更加是想获得一种共鸣、共识,而非是想达到专家、精英的水准。甚至太多专家精英的推荐反而会让大众觉得内容可能晦涩难懂,从而望而却步放弃购买。
“
《四书》《五经》也是好书,是祖宗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智慧,读之可让人明理。
——《左宗棠(全集)》
年龄也影响评级标准
调查还发现,不同年龄层的人对好书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如下图所示:
不同年龄段网民认为的好书标准
25岁及以下网民最看重图书的思想性,可能处于青少年时期更加对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兴趣。26~55岁占网民的大部分,最看重读者评价。56岁以上网民更看重图书实用性,可能是因为老年人更关注诸如健康养生、子女教育等实用类图书。
学历不同评级不同
调查显示,不同学历的人对好书的评价标准也存在差异: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把“社会影响大”作为好书的第一标准;高中学历网民看重“读者评价高”和“图书实用性强”;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网民更看重“读者评价高”。
不同学历认为的好书标准
本来可能会认为学历越高,越注重书籍的思想性,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貌似随大流永远是主流,即使是在高学历人群中。
渠道不同对评级有很大影响
调查显示,获取图书信息的程度越高,对好书标准的认知程度就可能越高,因此是不是意味着一本书展示给大家的内容越详细,大家有可能就越会去购买。
另外,获取图书信息渠道不同对好书标准的认知不同:强调“图书实用性强”的用户更可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周围人推荐”来购买;看重““图书指导性强”的用户更可能通过出版社去购买;一般看重“读者评价高”的用户会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站、畅销书排行榜、报纸电视广告等渠道购买。
性别、收入等对评级影响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在好书标准的评价中,男性与女性普遍认为好书的前三个标准为“读者评价 高”“图书实用性强”“图书思想性强”,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同收入群体网民和不同职业网民对好书标准的评判基本无差异。
回归内容
总体来讲,大部分人选书都比较看重“读者的评价”,一本书的口碑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在没有第一批读者,该书还没形成口碑效应的时候,第一批种子用户会用什么评判标准呢。那可能更加关注位列二、三的书的实用性和思想性。因此还是回到了好书应该注重“内容为王”的核心问题。
欢迎关注“书影解读”公众号,一起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