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七公子小刀老师的信任与厚爱,我于六月初开始,应邀参与《故事优选》专题所收录文章的点评。虽说刚刚起步,却已受益匪浅。特录合集于此,敬请方家斧正。
【文章亮点】
该文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劫机事件,构思周密,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写作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描写生动,行文流畅。
作者日常涉猎广泛,写作技巧娴熟。通篇行文流畅、一气呵成。情景刻画生动,画面感很强,引人入胜。如文中对于几个主要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颇为生动感人,尤其是小泉,笔墨较多。一连串的铺垫之后,当小泉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用自己一人之危来换得所有乘客安全时,一种悲壮的情绪立刻感染了读者,使文章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2.节奏紧凑,扣人心弦。
作者围绕几个“小将”为了所谓的“大义”铤而走险、里应外合实施劫机,按时间脉络叙述,采用了伏笔、铺垫、穿插等写作手法,不露痕迹地从容交代出整个事件的细节,毫无拖沓之感。如:对“内鬼”的交代,巧妙自然、颇具悬疑色彩。
3.首尾呼应,主调鲜明。
该文名为“劫机”,却并没有将重点放到事件本身上面,只在备注里交代了后续结局,这绝非偶然。首尾均以特写的形式,强化了佐藤——这个主要角色之一,在历经人生风雨之后,面对危机,所展露的大智大勇与沉着淡定,让人感觉到他的心中,始终有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坚定信念。从而,将全篇的主调,定格在了光明与温馨上,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人性的鼓舞与力量。
本文按时间脉络来展开,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回忆青春岁月,从小学六年级十二岁,到上大学十八岁,所围绕的主线是,爱情。
通篇以回忆的笔调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徜徉着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怀恋与感慨。
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暗示、呼应等手法应运自如,不留痕迹;语言简洁生动、轻松活泼,顺叙之中不显平淡;每一个年龄阶段,都精选出典型性的人和事来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传神,很有感染力。如:羊角辫“班花”、“歌手”同桌、龅牙妹子、刘海“大哥”、黄牙“学痴”、“杀手”老班……
“我”的青春所处的年代,家庭、学校都有一个个“爱情杀手”在虎视眈眈,“爸爸”、“老班”……
在这些“杀手”的眼里,“我”应该便是被肯定和赞许的“好孩子”、“好学生”。
从生理上讲,“我”的青春期来得比较晚,在同学们当中显得“不合群”;从心理上看,“我”是个潜意识中比较有主见的孩子。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话,看似不经意地重复穿插于文中,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暗示出,青春的懵懂,往往就在你还没意识到它的时候,它便不声不响地来了;而当你终于要去珍惜它的时候,它又已经悄然而逝。
爱情涵盖不了整个青春,但却是青春的主旋律。早也好、晚也罢,得也好,失也罢,都改变不了青春在人们心中那种独一无二的美好。
读罢全文,再回望开篇时的那段引子,你会由衷地感叹:人生最该珍惜的,还是说话间正在逝去的每一寸光阴!
平平淡淡才是真!
文如其名,本文所贯穿的一条主线,便是“麦香”。通过描写“麦香”,回忆童年岁月,抒发乡情,寄托内心对于质朴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作品以情御文、情文并茂,构思精巧、寓意深厚,笔墨细腻、语言生动,极具吸引力感染力。
开篇一句“真正闻到麦香的人不多”,抖开悬念,宣示主题。
正文通过回忆“美食”,将父辈艰辛劳动和母亲无私奉献融入“麦香”,渲染主题。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乡情,如数家珍。感觉那浓浓的“麦香”已经在作者心中芬芳四溢、捂都捂不住,自然而然流淌于笔尖。
如:“在风中悠哉地荡着秋千……丰满挨挤……满地边地爬……”“……变成河面上的荷叶……菜刀的‘得得’声中……”“像条五龄眠的大蚕,软塌塌的没有骨架……捂不住四溢的香气。”等等,不胜枚举。
结尾部分,写同样的物料、同样的做法,却吃不出“麦香”,是因为再也回不到童年时光,显露出一丝惆怅。随后,又写“但那份记忆伴随着真诚的文字永驻我的心底”,暗示着“麦香”永存心中。 惆怅之中,内心得到慰藉,主题得到升华。
读罢全文,那缕缕“麦香”依然萦绕在读者的心头,久久不散。
欣赏愚人老师的文章,犹如品茅台酒,香醇浓郁,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