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刚毕业那会,我和一家三口合租一套房子。夫妻俩带个小女孩,那个妈妈平时很温和,可一旦遇到孩子不听话就急眼,连吼带叫,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孩子的哭声。那时,我就在心里默默地下决心,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要做一个温柔的好妈妈,不吼也不叫!
万万没想到,等我做了妈妈,吼叫的次数比那个妈妈还多,声音还大!每次吼叫完,我心里就深深懊悔,下次一定不吼了!可过不了几天,又会“旧病复发”!看着儿子难过的样子,我比他还伤心!我本是爱孩子的,为什么到最后,我们两个都难受呢?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但也只限于想想,从来没把它当成一个问题想要从根本上去解决。看了《少些吼叫多些爱》我真是又惭愧又感动!惭愧的是,比起作者茜拉来,我真是一个不合格的妈妈;感动的是,茜拉为了改变现状,做了那么多细致的工作,并能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和大家分享。
茜拉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她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原来也爱大吼大叫。一个偶然的契机让她认识到,吼叫是无能和失败的表现,必须终止!于是,她向全家人宣布:要发起“橙色犀牛”计划,发誓在随后的365天里不吼不叫!她真的做到了!她的生活也彻底得到了改善!
“橙色犀牛”是什么意思?犀牛是一种天生沉静和安详的动物,但是当受到挑衅的时候,犀牛也会表现出攻击行为并猛地冲出!茜拉不想做一头平平常常的灰犀牛,不想具有攻击性,希望能像橙色那样温暖,充满爱,“当受到挑衅或被激怒时,不会选择用语言指责,而是保持冷静、关心和温和”,也希望具有橙色象征的决心和活力。这就是“橙色犀牛”的来历。
在这本书中,茜拉坦诚地向读者介绍了她原来面临的很多问题,毫无隐瞒地写出了自己的窘境,“自曝家丑”式的描述真实得就像我们的邻居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在生活中的样子。这使得我们在看书时很容易就把茜拉作为了同盟军,战斗伙伴,而不是导师或者别的什么。她在书的一开始就说自己不是专家,而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写困境,写决心,写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从繁琐的家务和育儿战场上奋力冲杀的同伴!这使得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感同身受。
茜拉在书里不研究心理,也没有大段的理论,她用自己的经历和生活中最朴素的道理来阐述自己的“橙色犀牛计划”。她找出了自己吼叫的原因——不是因为孩子调皮、淘气,大部分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或者事情没有处理好;也找到了吼叫的危害——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孩子们难受,觉得妈妈不爱他们了,自己的情绪也一团糟。经过分析,她找到了解决吼叫的方法。她告诉家长们,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可能是漫长的,但只要你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她把自己的计划分成30天,每一天又具体分为启示、行动、小建议,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对照作者的计划,你可以按部就班地做下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了方便那些太忙的家长,书中用色块区分出了不同的操作步骤和吼叫等级,书的最后,还附赠了“橙色犀牛诱因跟踪样表”,家长可以照样子填写整理出自己的吼叫规律。
茜拉顽强挑战“橙色犀牛计划”的故事,让我们觉得克服吼叫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成功与否就在于我们是否有信心、有毅力去做这件事。茜拉说“为人父母不是要追求完美,而是要力争进步”。父母这个职业虽然不用考证,却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和孩子的成长。
看完茜拉与吼叫抗争的故事,我又回忆了一遍自己的育儿过程,其中的心痛和后悔真是无以言表。如今,孩子已经长大住校,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常常在早上醒来的时候想到我以前对他大吼大叫的样子,不知道他在学校里想起我来,最熟悉的画面是什么!要是我早一点看到这本书,情况或许会好一点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成长。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观众。“他们才是真正重要的人。他们才是我热烈深爱的人,是每天观察我,每天学习我,每天希望得到我关爱的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对孩子吼叫,让他们看到我们歇斯底里、几近失控的样子呢?和茜拉学习控制吼叫吧,学着做一个温柔、耐心、有爱的妈妈,每个人都能做到。这样,当孩子长大,我们回忆起他的童年,就能少些懊悔和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