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锻炼沟通能力。
字数太多不想看:戳http://m.ximalaya.com/album/21544025听音频。
一个人是否有独到的观点、深刻的思想,不仅仅能从他的作品当中了解。从平时的闲聊当中,就能够窥其一二。
初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化学老师,他讲的课,大家都觉得听不太明白。有一次,我的班主任在闲聊当中和同学们说,你们的化学老师啊,是茶壶煮饺子,一肚子的货,就是倒不出来。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沟通能力是多么重要。即便你没有从事教师这样的职业,但只要你去看看各公司的招聘信息,就会发现,现在职场上,大多数的职位,都要求有优秀的沟通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重点。
首先,有自己的想法,是沟通的前提。如何形成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前两天的内容。
有了想法,丰富的词汇储备对于你的沟通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我们平时看的娱乐节目,往往那些有内涵的发言,有趣的观点,会成为节目的出彩之处。能够常常说出这样的只言片语的艺人,就能够在节目当中获得最大的曝光和观众的关注度。
同样,在生活中,职场上,能经常说出出彩的只言片语的人,也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有输入,才会有输出。高光时刻离不开平时深厚的积累。想要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就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留意每一个充满智慧的关键词。如果你只会说:我擦牛逼666,这当然十分符合如今的语言环境,但仅仅这样是不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所以,在你看娱乐节目,听语音,甚至逛微博的时候,都可以把自己听到、看到的素材积累下来。尤其推荐优秀的语音节目,因为在语音节目当中,我们不能通过视觉的方式弥补语言的不足。所以一栏优秀的语音节目,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是最高的。
有目的性地去听、去记,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词汇量有所提升了。
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就像我们学英语,或许你的笔试和听力分数都很高,但这并不能够代表你的口语表达就很优秀,更不能说明你与别人在运用外语对话的时候,能够十分流利。
对于沟通能力的练习,交流本身,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练习的最好办法,就是转述。因为转述的过程,就是你输入,消化,重新输出的过程。另外,转述给别人之后收到的反馈,对我们也非常有帮助。
如果你给对方讲了一个段子,对方并没有get到你的笑点在哪里,或者是敷衍地笑笑。这时候你就可以反思,自己的表达是在哪里出现了问题。
同时,把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群体作为你的交流对象,也可以帮助你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能够在人群当中侃侃而谈,十分羡慕他们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其实他们在你看不到的时候,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提到开全体大会,很多人都会觉得:无聊、犯困、想睡觉。但是总有人有这样的能力,把枯燥无味的内容,也讲得趣味横生。我的一个前辈,就经常需要给下属、同事们开会,但即便只是上级文件的传达,她也可以结合时事、历史,让在其他人发言时昏昏欲睡的听众,一听到她再讲,就变得聚精会神。
我曾经天真地以为,她有着别人没有的特殊能力。直到有一次,我去问她,才知道,在一次会议之前,她会花费大量时间,去查找相关的资料,整理多版演讲稿,甚至还会自己演练多次,才呈现出最后的结果。
所以,谈话之前的事先准备也很重要。
在作报告的时候,你可能会提前思考听众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且想好答案。但是在闲聊、参加朋友聚会,甚至是联谊、相亲的时候,你会提前准备能够成功加入谈话的小话题吗?
如果你本来就不是一个擅长语言表达的人,又没有提前准备,你的相亲对象觉得你很沉闷无趣,就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了。
你可以使用这样的话术,让自己加入话题当中:“说到这个,我想起有这么一件事……”当然,你不能每次都说同样的一件事。如果你每次都说,“说起这个,我就想到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希望大家关注”。那么反而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因此,如果你要求自己每次与大家交流的时候都准备一些不同的小话题,那么,你在平时看新闻事实、娱乐圈、读书看电影或是听语音节目的时候,就会更加留心记得自己看到的话题,这就是一个主动积累的过程。
当然,在积累的过程当中,也不要忘记我们之前讲过的:比较、比喻、辩证法、系统思考等方法。这样,你每次积累的素材,就会与你脑子里其他的素材产生联系,形成一个素材网络。当你使用一个素材的时候,就可以带出一堆话题,这样你还会担心自己找不到话题吗?
事先的准备,可以让你成功加入谈话之中。但是,当你面对毫无准备的话题时,又如何呢?临场应变能力,也是沟通能力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你应对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问题,也能应对自如的时候,一定会获得更多的赞誉。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是临场应变,在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之下,你的大脑会飞速地运转,很可能会想出平时想不到的精彩回答。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自己主动制造这样的压力,比如,限定自己在1分钟之内,对某条新闻发表看法。这样的练习,并不是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作出最全面的应答。如果能在压力之下,抓住一个闪光点,就是非常好的锻炼。或许会促使你,想出精彩的创意。
以上我们所说的这些,大多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活动。现在,我们把目光投向外界,去寻求外界的一些帮助。那就是:提问。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了解了对方的需求,或是明白了别人的意思。这样的想法很可能是存在偏差的。问问题谁都会,但是你能够问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听讲座的时候,提问环节,有的人提出的问题直切主题,而有的人长篇大论了半天,你甚至听不懂他想问的是什么。当然,也有这样的主讲人,说了半天,也没有回答提问者问的问题。
所以,在谈话,或是倾听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去注意对方的发言和自己的想法,挑选出具体的、本质性的问题。
在反复的提问当中,也会促进双方的理解。比如说你是一个平面设计,你的客户说,页面太花哨了,于是你把页面改成了性冷淡风,客户依然不满意。这就是因为,客户没有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你也没有从提问当中,获取客户的本质需求。
如果你再问一句,是觉得颜色的明度太高了吗?客户回答:颜色倒是挺好看的,但是我们的LOGO不太醒目啊。你就会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并不是改变页面的配色,而是把LOGO再突出一点。
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咨询顾问,通过与你的交谈对象反复提问、回答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提问能力。有时候,仅仅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出解决的方案。
这样的能力,不仅仅在工作中十分实用,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帮助别人,交到朋友,扩展自己的人脉。让别人一遇到问题,就会想到你。
这里呢,也有一个小技巧帮助你在提问时得到更好的答案。
想象自己是一个理发师,在给客户洗头的时候,如果你问他:这里痒不痒。他可能会下意识地反应说,没事不痒。但如果你问,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呢?他更可能会回答,有一点儿痒。
所以,在我们提问的时候,不要直接问,对于我刚刚的发言,你们有没有问题?这样大家的关注点在于有和没有,很可能回答没有。如果你问:关于之前的内容,你的问题是什么?大家就会考虑问题是什么,而不是考虑有没有问题。这在心理学上也得到了验证。
你去商场买东西,柜姐不会问你,喜不喜欢这一款,而是更倾向于问,这三款你更喜欢哪一款呢?这样的引导性问题,会让你更好地得到想要的答案。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同样的,我们也有一个小作业要留给大家。在1分钟时间内,组织一段语言表达,可以是关于今天的内容,也可以是任何其他事情。你可以讲给你的朋友听,获得反馈,也可以关注公众号纸阅姬,把语音发到后台。我会在后台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