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好朋友丽丽,每天我都会带小零食和她一起分享。
结果有一天我忘带了,她就非常生气,质问我:“为什么今天没有带零食?”放学后也不理我,不和我一起走,还跟别的同学说我的坏话,我觉得非常委屈。
在她的意识里,我就必须给她带零食,无形中这已经变成了我的义务。我主动带零食给她,并在日常生活中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人性的依赖感让她认为我是错的。
2、
A和B是同一个部门新入职的员工,A天资聪慧,做事勤快又麻利,上司交代的工作总是能提前出色完成;而B不同,B爱拖沓,工作中还总犯迷糊。每次到要向上司交差的时候,B就着急的找A求助,A总是热心地帮B一起将工作完成。上司虽然对B慢腾腾的性格不大喜欢,但是看到每次最终的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有一次A的妈妈生病住院了,她请了几天假陪护。在医院里,A的电话就不停响,B不停地问A这个数据找谁要?那个票据怎么贴?,尽管在医院,A还是耐心的指导B,但是B弄不好一个劲儿的埋怨A为什么要请假?为什么赶在B最忙的这个时间请?完全不顾及A在照料生病的妈妈。B觉得之前在所有需要A帮忙的时候她都在,这次不在就各种埋怨。A很难过,别人不顾及她的感受,她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3、
电视上曾经播过一个情感类调节栏目,故事的主人公不同意儿子和女友在一起,认为他俩不合适,女友为了他们家的钱才和儿子在一起的。在场上,儿子非常亢奋,为了保卫爱情,对他的妈妈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说:“你生了我,就得养我!你的房子必须给我,要不你为什么生我?反正我不管!”这是多么不讲理多么伤人的一句话,认为父母就该满足自己的所有要求。
在每个故事里,受伤的总是付出的那个。你一味的对别人好,别人当成理所当然,怨谁咯?所以我们做事一定要有度,有沟通,有原则,该帮忙的时候帮忙,但是不要把帮忙当成自己的任务去完成,而是提高友善关系的一种渠道。
零食不是每天都要带,隔三差五已经很好;同事间的工作,职责要分清,如果对方实在有困难可以伸出援手,但不必每次都做,因为职场上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父母子女间,万不可宠溺孩子,不是所有的爱都可以陪伴一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