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人与人之间会有差距?
简单总结了几点:家庭的教育:社会环境:个人的思想觉悟:个人的努力程度
一、家庭教育
人类之所以能够有较快的进步,主要得益于语言和文字的发展。因此,我们总会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总是比我们那时候要开窍的早,自己的孩子会很快超越现在的自己。这主要是父母将自己的学识和生活经验传递给后代,他们只需要在现在自己的状态下稍加努力就会有较好的成就。因此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效果。
目前和孩子的沟通代沟是永远存在的,不仅今天如此,其实在过去也有代沟,将来还会有,糟糕的沟通(比如不恰当的管束)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如何和子女进行有益且有效的交流是一个大问题。在沟通前我们需要认识几个问题(注明硅谷投资人写的感觉很好):
第一,明确子女不是家长的私有财物,而是上天给父母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有了这个前提,就能够平等地进行沟通。坦率地说,我对中国文化中一些强调长辈为大的思想持否定看法。这种倚老卖老的态度,是两代人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主要原因。我一直很欣赏毛泽东主席以及美国国父富兰克林和杰斐逊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毛泽东主席在61年前对年轻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类似地,富兰克林和杰斐逊则一直强调要相信年轻人,相信未来。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是这方面的智慧是一致的。明确了孩子是未来的社会栋梁、精英和领导者,而不是当下的领导者,我们就不会用老人的观点禁锢年轻人的思想,而是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最糟糕的教育莫过于用上一代人落伍的想法教育这一代人,让他们去领导下一代。
第二,虽然子女和自己在基因上有传承关系,但是不要将自己这辈子没有实现的愿望转嫁给子女,特别是要求他们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在子女面前,榜样的力量远远大于说教。自己以什么态度对待事物,对待他人,子女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习。很多人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其实,家长应该不断精进,以此影响孩子。如果父母一味要求孩子,自己的做法却相反,结果可想而知。事实上,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对缺乏教养的父母,因为他们的言行“培养”了熊孩子。从某种角度讲,孩子的命运在父母向孩子发脾气,并且传递给他们坏习惯时,就已经决定了。
第三,同一件事,对不同人来说,给予的建议常常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没有绝对好和不好的建议,只有适合和不适合的。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情急躁,办事不周全,而冉有性格谦逊,但办事却犹豫不决。因此,当他们问孔子有一件好事是否该做时,孔子给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回答。对于子路,孔子让他先听听父兄们的意见。对于冉有,孔子让他马上行动。
第四,沟通需要是双向的,很多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发表意见更重要。在一些问题上,孩子的想法不仅很合理,而且能够给长辈带来很多启发。我在和孩子们沟通的过程中,也在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想法。
(目前针对孩子叛逆,不听话,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沟通方式是通过书信形式,这样就避免了在直接沟通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种从而导致沟通中意见不一致而导致产生争执。这种沟通内容一般都是经过我们深思熟虑过的,心情是比较平和的,这样能够更容易让孩子们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