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意外早醒,于是热好烤箱、打开咖啡机,打算慢悠悠地看会儿书再去上班。我把白吐司片放进烤箱、将磨好的咖啡豆放入咖啡机,期待它们散发浓香的一刻,丰富难得的清晨。
但烤好我才发现白吐司片已经烤焦,同时我的咖啡机却无法出水,一串难懂的英文让我无法在原有构造上去检查它们出了什么毛病,于是叼着一片冷冰冰的吐司,匆匆出门。
上班途中竟遇百年难见的红绿灯罢工,队伍壮观仿若长征,旁边两辆车都已经开始聊起家常,我看着灰暗一片的红绿灯,再看看手表,指向 9:00。
“老板,可以在公车上打卡吗?”
“可以不来上班。”
好吧,去TM的咖啡机跟烤箱!
作为即将入门的产品汪,愤怒之余,也想伪装学霸来说说用户体验一事(此处开始是主题)。
用户体验是经常被忽略的另一个因素,即产品如何工作,这一因素恰恰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因素。如我早上冲不到咖啡的咖啡机,就是一个失败的产品(一个咖啡机你连咖啡都冲不到我要你做甚?!)
举个栗子:
按下咖啡机按钮时的“滴答”声似乎无关紧要,但如果这个声音决定了你是否能喝到咖啡,那么它就变得很关键了。
无论什么产品,用户体验总是体现在细微之处,但却非常重要。
这只是一个比喻,对于家用电器,或者是我们随身的一些小物品,我们并不会轻易丢弃,因为我们已经将资金成本投入于此,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毫无成本而言的网页、APP呢?
只能抓住第一次的机会。
当用户进入到一个页面,页面设计得非常酷炫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或许会耐着性子从一群他并不需要的东西里找一会儿,但不久他就会放弃,那些杂乱的东西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他并不清楚从那里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这里称之为用户需求。
而这个页面,便是产品需求的最终呈现,它是基于公司的战略而产生的,这些战略不仅仅包括了幕后的大Boss想从网站得到什么,还包括了用户想从网站得到什么,当然,用户能不能顺利得到,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用户需求与产品需求正在打架,场面激烈,双方利益僵持不下,最终用户沮丧而走,产品也输得一塌涂地。
用户就是上帝,用户体验就是money
好的用户体验让人来了又来,忠诚度直线上升。不为别的,好用、提高效率呗、就好像我现在用workflowy做笔记却将印象笔记扔在一旁,在不考虑其他软件的情况下,我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简洁明了、不分散注意力(不同的APP比较点不同。)
现今除了注意力,还有什么是稀缺资源?
(钱对我来说也挺稀缺的)
附上对比图:
workflowy
workflowy就是不断增加的节点进行扩散,框架一目了然、干净利落(处女座必备),唯一让人难过的就是不能添加图片。
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跟微信、多看系统可以绑定kindle,导出笔记的时候就非常方便。但是印象笔记功能太多以至于到了繁琐的地步,如能砍掉一些枝叶会更舒适。
我想好的用户体验就是在不分散用户注意力的情况下,仍能快速帮助用户找到所需要的。因为在第一次不佳的体验下,你做不到有“第二次机会”去纠正它。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简称UX),是涉及到一个人使用一个特定产品或系统或服务的有关行为、态度、与情绪。属于比较主观性的感知(此名词小科普来自wiki)。
服侍上帝的办法:以用户为中心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非常简单: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要把用户列入考虑范围。这是一件说来简单,做来难的事。
“这么简单,为什么他们就是不会呢?”
这大概是众多产品汪都说过的一句话,似乎人类的智商已经跌至令人乍舌的地步。“以自己的立场去想用户”,是我们犯的首要大错。用户并非我们的“理想型” ,世界上的人辣么多,你也只是十二星座之一罢了,并且同星座里面的人还不同血型……所以,端正态度,好好正视问题。
对于每一款产品,产品汪都必须拥有把自己瞬间变小白的能力,要知道互联网产品不了解,0基础的用户(同时没有耐心,极度挑剔的用户)还是大部分。
一分钟变小白,试用自家的产品如何,是否像用户说的那般难以使用,再来说话。
大概就这样吧,我先回去修咖啡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