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湖漂泉,大江东去,愁字了得?
这个月读的书都非常的巧合,这样的巧合带来的关联性,带给我一些以往未曾有过的想法,非常的有意思。
这次要讲的这个巧合,涉及到三本书,这三本书同时代表着三个人。他们大致上处于同一个时代,都有着盖世的才华,是诗人、是词人、是时代的代言人,在世时都已声明显赫,作品在千百年后更是被后人传颂。这三本书按人物历史出场顺序先后,是《在故宫寻找苏东坡》,《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和《带湖与漂泉——辛弃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显而易见,这三个人就是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
当然,这不是三本人物传记,我也并非想学诗词,这三本书购买于不同时期,最久的一本买来己有一年多,最近的也就一个礼拜,在这个月依次读完,这是我的巧合。
而这三本书阅读的初衷是之前看到过的一个疑问:如果杜甫过的是李白的生活,那么他还会是杜甫吗?
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具有不同面目,因此也决定了我们对待两种生活的不同面向。我们的每一天都生活在日常之中,但我们在通常情况下又不屑于日常。日常其实离我们最近,但在我们的观念之域又常将之放逐到最远。我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其实最热,但我们对待日常的态度又往往最冷。
而我最初的目的,只是想了解古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而在文化最璀璨的有宋一代,苏辛、济南二安,代表着豪放、婉约词作乍最高成就的三人,无疑最有代表性。对作家而言,日常生活不仅是视界,更是立场。而这三本书几乎讲的都是日常,这是书的巧合。
比如说,这本《在故宫寻找苏东坡》,两个故宫所藏苏轼最高艺术成就,基本都是他在黄州时的作品。通过其艺术作品以及创造背景,来还原作者在黄州时的生活。多少知道点苏东坡的人都知道,黄州是他第一次被贬的地方,在黄州的苏轼,后人蒋勋评说:“这段时间是苏轼最难过、最辛苦、最悲剧的时候,同时也是他生命最感悟、最超越、最升华的时候。”到黄州前的苏轼还不是苏东坡,黄州之后的苏轼才是后人熟知的苏东坡。黄州五年,苏东坡一生最高成就,就此铸就。诗词上有《赤壁怀占》,“前后赤壁赋”,书法上有号称天下行书第三的《寒食帖》,绘画上有《枯木怪石图》,甚至生活上,期间创造的“东坡肉”流传至今。黄州之后,无论是其后官拜三品,还是没有最远只有更远的一贬再贬,“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乐观坦然,伴随其之后的一生。
但对这本书来说,是个好选题,但不能称之为好书。臆测说史本就是忌讳,再加上个人喜欢偏袒就更显浅薄小气,苏东坡都未必觉得委屈,后人意淫着鸣不平,怎么彰显苏东坡“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坦荡。
相比较而言《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和《带湖与漂泉——辛弃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则是两本非常严谨的学术著作,一本是海外汉学研究的先行之作,另一本是国内重要的学术成就,但都践行着胡适“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理念,这是意外的巧合。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偌大的例外。在同时代文人中,或正如众人所言,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她是唯一的一位作品获得经典地位的女作家。而这样的例外如何产生,又经历哪些变故,才使一个乱世漂泊、丧偶离异的女子成为今天的李清照。《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重点讲述的是“接受史”。金兵入侵中原,成千上万的衣冠之士离家南逃,丈夫在逃选亡中离世,在若干年颠沛流离之后,李清照又陷入再嫁,旋即离异的风波,期间她经历了一场庭讼与短暂的拘禁,蒙受羞辱、沦为笑柄。这些变故冲击着不惑之年的李清照,并彻底的颠覆了她的生活。而研究李清照的生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她的作品。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言:“与这些流行的形象相比,李清照的直实面貌更为有趣,也更难以捉摸。然而,要摆脱“千秋”以来积淀的先入之见对我们而言太困难了,所以在欣赏她最为人所知的词作之前,我们最好先处理充满层次纹理与内在张力的历史积淀。任何对中国历史略有所知的人,在阅读李清照的词作时,若自以为能够完全摆脱相关预设与假定,就未免太天真了。更可取的方式是理解这些先入之见,看看它们由何产生,投合了哪种需要,其中当然有许多与易安作品的原意相悖。完成这一工作后,当我们再回到李清照的作品时,希望能以更为客观的立场来赏析它们。”
在词学界,辛弃疾研究一直是20世纪最热门的研究,同时也是重复最多的研究。而人们对于辛弃疾的认识大都把他视为一个悲剧人物,其悲剧一生几乎成为对他的最高抽象。而这本《带湖与漂泉——辛弃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通过对辛弃疾罢职赋闲近二十年中,七千多个日夜日常生活的考察,把高度抽象的悲剧人物辛弃疾还原成一个人、一个生活中人,一个性情中人。然后从生活角度去考量他的思想、情感和创作之所以形成如此面貌的原因。
如果,我们不能从体制与制度中得到解脱,那么至少应把日常生活视为一方滋养地,而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的自留地。这才是这三本书值得阅读与推荐的意义所在,古往今来无不如此。
筷子于锦界
2018年6月25日
《在故宫寻找苏东坡》
祝勇 / 湖南美术出版社 / 豆瓣评分:7.7
《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受史》
「美」艾郎诺 /夏丽丽 赵惠俊 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 / 豆瓣评分:8.7
《带湖与漂票泉——辛弃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
程继红 / 齐鲁书社 / 豆瓣评分: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