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开始变得高远,空气里开始夹杂着凉意还有隐约的干燥,便是上海秋天的尾巴。这已是我在上海度过的第八个秋天。
上海的秋天总是很短暂,不过了了几周的时间,甚至上一周还穿着夏末的衣服,下一周就裹上了冬天的装备。在刚上大学的那个时候,我沉迷于北京的秋天,满脑子里想的都是郁达夫老先生故都的秋里写的那副场景,天高辽阔,秋叶绚烂,彼时的我总怅然于从未在上海见过这样的秋天。
后来,慢慢地,随着在这座城市生活的时间的推移,它也更真实地呈现给你一些你初来乍到时未曾看见的样子,我慢慢知道上海也有它的秋天,这样的秋天里也有高远的天空和泛黄的叶子,更有桂花的香味和秋蟹的鲜美,于我而言,光是有这两样东西,就已经觉得很安慰,于是安然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时光,直到今天早上的时候,突然地,对这样的秋天感到了不满足,这种感觉缘起于早上起床在阳台浇花时看到的满阳台里洒下的阳光。
对于上海的秋天来说,我以为温暖的温度和灿烂的阳光都是珍贵的,不,应该说对于整个江南的秋天来说都是这样。因为江南的秋天里,还有秋风秋雨,湿漉漉冷冰冰的,相比之下,一个天气好的秋天格外让人欣喜。今日便是这样一个天气好的时候,我寻思着不要浪费上天这样的恩赐,很想找个地方出去转转,我在脑子里搜索了很久无果,便去寻求电脑的帮助,可是越是搜索越是低落,满屏幕里我看到的推荐除了公园无他,某个瞬间,我突然发现,如果我想去自然里走走,居然找不到一个满意的地方。我因为这样的情绪有点儿想哭,但又觉得自己很好笑,我开始想念杭州,想念那座有湖有山的城市。
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独特,某个秋天,我也曾被思南路的梧桐树和爬山虎惊喜过,可我还是发现我的内心更喜欢的是有真正的植物的地方,所谓真正的植物,是指它从未离开自然的母体,或者说是融入了自然的母体的,在我心里杭州便是这样一个地方。
细细想来,我还没有在秋天去过杭州,但是每年的春天,我几乎都要去,只要去九溪和龙井走一走,我就满意了。我记得有一年的春天,山外的紫槿早已开败,我在九溪见到了还在绽放的紫槿,在这样一个强调效率和回报的年代,我钦佩这些默默开放的花儿,无论是都有人欣赏和赞扬,都有自己的节奏,都能径直绽放。还记得有一年的春天,在龙井,遇到了来卖草莓的人,个大水灵,价格公道,来人细细地给我挑选,不急不躁,有很多这样的记忆,让人觉得很是安宁。
我曾在万里之外的某个小镇的秋天里,也体会过这种内心的满足,好像有一种平和而有力的力量,让人变得更为平静。我们去湖边,看到了一棵默默伫立的大树,我仿佛透过它可以看到数十年前这里一路的热闹和寂静。还去了一个小山坡,满坡的青草,就那样不争不闹,不卑不亢地和我们一起体味太阳快落山的时刻。
商博士曾逗我说,如果喜欢这里的秋天,我们可以一直呆在离家万里之外的这里。只是我总觉得虽然这里万般好,还是逃不过余光中说的,缺了一座庙,私心里,还觉得它缺了柳树和秋桂,与其说这些只是江南的风物,倒不如说他们是故乡和情感的物化。
我说不清楚我对植物和自然的情感,我为它们与世无争的样子感动;为它们只要有能活着的条件,哪怕再艰苦也会努力生活的样子鼓舞。很多时候,看一朵花或一棵树,我便能觉得欣喜和充满力量。也许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人最初就是是从自然里繁衍成长的,就是从自然力获取力量的,只是人们在建起高楼大厦,在开发工厂,在沾沾自喜从自然获取的资源的时候,可能忘记了,我们现在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自然在包容我们,它包容我们建路修桥,包容我们世代在这里生育繁衍,包容我们尝试,包容我们犯错。
好在我们还有一些秋天的故事值得期待,比如二十四桥的秋月,钱塘的十里残荷,万里之外小镇上的一草一木,以及上海的桂花和秋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