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千古名言,是一个叫豫让的刺客说的。
豫让想杀一个人,费尽了心机,结果人没杀死,自己倒还自杀了。他死前说的这句话,后来成了古人特别是文人侠士们的口头禅,侠义之士们觉得知己难觅,为了报答知遇之恩,万死而不辞,为表决心,就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这句话最早出自于《战国策·赵策一》:“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雠矣。”后来,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也说:“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从而让这句话流传至今。
豫让其实是很有名的,他是古代四大刺客之一,另外三个是专诸、聂政和荆轲,包括《史记·刺客列传》等古籍都有记载。今天,我们来说说豫让的故事。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人,在晋国的卿士智瑶家里当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全族被灭,土地被瓜分,头颅还被赵襄子做成了酒器使用。
豫让逃到山里,思念智伯的知遇之恩,怨恨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颅做成漆器盛酒,发誓要为智伯报仇,行刺赵襄子。
于是,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他怀揣匕首,伺机行刺赵襄子。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中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人,搜出匕首,才知道是刺客。豫让被审问时,直言不讳地说:“我要为智伯报仇!”侍卫准备杀掉他,襄子说:“豫让是义士,以后我谨慎小心地回避就是了。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士啊。”最后把豫让放走了。
豫让不甘心,为实现替智伯报仇的意愿,他把漆涂在身上,让皮肤烂得像癞疮,使自己的相貌不可辨认;还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后再沿街乞讨。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如果您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宠爱重用您,您然后再伺机刺杀他,不就很容易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君主啊。这样的做法有悖君臣大义,我感到惭愧。”
豫让摸准了赵襄子出行的时间和路线。在赵襄子要外出的那一天,提前埋伏于桥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马突然受惊,猜到是有人行刺,很可能又是豫让。命手下人去打探,果然不差。赵襄子责问豫让:“我听说,您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却不替范氏和中行氏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现在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的确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但他们俩人待我和待一般人没什么两样,所以我用普通人的做法回报他们。至于智伯,他用国士的待遇对待我,所以我用国士的方式报答他。”赵襄子很受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把豫让放掉了,就下令让兵士把他围住。
豫让知道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誓愿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脱下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挑起来击刺它,仰天大呼曰:“我豫让总算为智伯报了仇!”然后伏剑自杀。
豫让的故事传开,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而悲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