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在生活和学习场景里被灌输过无私奉献是美德。我们开始在不同的场景里尝试去做这样无私奉献的事情,比如主动承担打扫卫生的工作,在周末的时间主动去帮助老师家干农活等等。这种无私奉献的场景,经常是在特定的场景、特定的条件下出现。在无意识中,我们把无私进行了转换,把奉献转换成我们需要的虚荣心,需要的老师的表扬。功利的角度去看,这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刺激我们去主动付出,换取我们所期望得到的东西。有付出,有回报,没有什么不好的。
经济学角度上看,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人,都会为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付出。延伸一点,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仅包括经济利益最大化也包括精神利益最化。物质层面,比较容易理解,通过我们自己清清白白 的辛勤付出,获取那带有一点踏实的辛苦味道的经济利益。精神层面,更多的是自己心里上的满足。比如在满足虚荣心、名声上面等等。当然,这都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从人性的角度上讲,每个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如果能够很好的应用,那么于己于人都是不错的。
1.功利一点,要懂得敬畏规律
为了让自己收获更好的生活或者工作,持续不断的付出,然后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是功利行为。但其实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奋斗模式。在不同的阶段,我们都会设定不同的目标,为了达成目标,会以不同形式进行付出或退让。功利的心理让我们懂得付出,学会容忍,其实更是在学习和践行普适规则。《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冠军雷海为,用自己的诗与远方,击败北大才子。去翻看他从默默无闻到冠军之路,他的沉重与稳健,哪一点能与他平常的日日积累离不开。不功利的讲,是出于对诗词的热爱。可是热爱何尝不是一种功利。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到爱好结果开花。守得住那份孤独,挺得过十三年,相信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知易行难。规律是普适的, 要懂得敬畏规律。
2.功利一点,但不要急功近利。
由于各种节奏的加快,越来越觉得什么都来不及。通讯和信息传递的发达,看到别人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在超越自己的生活水准,尤其是物质方面,这种对比演绎出来的除了焦虑,没有别的了。因为你急于求成,你想越过整个过程,快速得到结果。但事实上,任何能够拉开你与别人的差距的那种技能都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短时间内想要改变过往自己所有积攒的懈怠,可不是一下子的功夫。功利的去学习任何东西,没有什么不好,但急功近利会毁掉你的所有耐心,掉入另一个怪圈中。网上流传过一句话,所有能很快赚到钱的方法,都写到刑法里面了。这里不再列举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的案例了。功利一点是好事,但同样需要保持耐心,哪怕是勉强磨练,也要撑到结果出现的那一刻。另外,调换一下参照系,把参照变成上一刻的你自己。如果你这一秒学了新东西,这一秒的你相比上一秒的你已经进步了。点滴积累,复利效应会让你开启开挂的人生。
3.功利一点,不要刷脸,要交换。
我曾经一度喜欢消耗人情,感觉找同学帮个忙不过几分钟的事,刷刷脸的事,几乎没什么成本。于是生活中遇上了屁大点的事情,都是打电话去问同学或朋友。自己坐享其成,自以为是的耍着小聪明,却不知道早就把他越推越远。其实每个人的友善度都是有限的,消耗后很难弥补回来。即使清醒的早,也是需要费尽心思才修缮了这段关系。
功利,再说透一点,其实与人或自己进行利益等价交换。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没有人应该为你的选择负责,也没有人理所当然的为你做垫脚石。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重要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你的天崩地裂也许压根入不得别人的眼。功利一点吧,用交换满足各自所需,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其实,社会功利是件好事。对自己而言,功利会我们的努力得到认可;与他人而言,能功利解决的事,我们就按功利的步骤来,不是简单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