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麻皴
说到 “皴(cūn)法” ,它其实指的是中国画中,对山石树木的一种表现技法。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通过将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以及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表现程式。
皴法种类有很多,它们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从皴法的出现的历史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皴法的出现,也标志着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到了北宋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上,逐步形成了 5 种皴法。而到了元代,已经有 10 种之多。
荷叶皴
如今皴法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我们经常听说的就有披麻皴、斧劈皴、雨点皴、刮铁皴、钉头皴、折带皴、卷云皴、解索皴、米点皴、荷叶皴......
也许你会好奇,画家们都是怎么创造出来这些皴法的呢?今天我们就把这些 “皴” 还原到现实中,看看他们本来的面目都是什么样子。
1.长短披麻皴
代表作: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照片对比
披麻皴是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讲究用笔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疏松的岩石。
2.大小斧劈皴
代表作:马远《踏歌图》局部
照片对比
斧劈皴的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
3.雨点皴
代表作: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照片对比
雨点皴也叫豆瓣皴,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在画史上运用雨点披的成功范例是北宋范宽,他的皱法被人称为“枪笔”。
4.刮铁皴
代表作
照片对比
刮铁皴是从斧劈皴变化而来的,用笔方法相近,但无明显的斧劈痕迹。此皴法多用侧锋,行笔速度不易过快,呈松坚生涩之趣味,皴法与勾线交替进行方能浑然一体。
5.钉头皴
代表作
照片对比
钉头皴也称作泥里拔钉皴,其形如铁钉之状,片片点点。此法多被用在为山水画远景的点苔上,根据画面布局的需要,又通过浓淡干湿、近大远小等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远山树木丛荣的感觉。
6.折带皴
代表作: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
照片对比
折带皴是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
7.卷云皴
代表作:郭熙《早春图》局部
照片对比
卷云皴以粗阔扭曲的线条,描绘山石轮廓,再用干湿浓淡不同的墨色,层层皴擦出岩石表面的纹理,因为形状像卷曲的云块,故而得名。
8.解索皴
代表作: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
照片对比
解索皴是披麻皴的变法,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他笔笔中锋,寓刚于柔。
9.米点皴
代表作: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
照片对比
米点皴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间,晨初雨后之云雾变幻的景象。米点皴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其中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点形略小,称为小米点。
10.荷叶皴
代表作:兰孟《仿松雪山水图》局部
照片对比
荷叶皴的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荷叶皴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荷叶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张大千说曾经说:画山最重皴法,古人有种种名称,那是根据所见的山水,而体会出来的。如江南的山 “土多过石”,又因为论画的林木蓊郁,自宜于披麻皴。而北方的山“石多过土”,地也高亢,草苔也稀少,自然宜用泥里拔钉皴等等。
所以山水皴法不必拘泥,需要用心观察,看适于某一种,就用某一种皴法,真正做到灵活运用,才是画画者应该了解的。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美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