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人的性格可以分为趋利型和避害型。这两种性格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体现不同的行事特点。
趋利型性格的人,善于抓住身边的一切机会,甚至利用周围的环境为自己创造机会。他们敢于冒险,行动迅速,具有较强的自信心、激情和感染力。在做事时,他们来不及把一件事细细的想清楚再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寻找机会,并不断的调整方案来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他们会对事情的障碍和风险考虑得比较少,很少会考虑事情变得糟糕的可能性。
避害型性格的人,考虑问题全面、深入而可靠,具有较强的分析和推理能力。他们做一件事情会预料到自己一定会遇到某些障碍,做好最坏的打算,根据各种情况制定好相应的替代计划。他们不会去拯救一场灾难,而是在灾难发生之前就做好所有的防御措施。但是避害型性格的人生性谨慎,会因为没有想清楚而拒绝一些机会,他们宁愿放弃一些机会来保证自己不受损害。
从现实来看,其实避害型性格的人感觉有点吃亏。我们都知道,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功,几乎一定是要冒风险的,所以在我们看来,取得成功的那些牛逼闪闪的名字几乎都是趋利型的人,实际上,只是那些失败了的趋利型的人并没有出现在你的面前。我们把人生的幸福感看作总收益,那些获得成功的趋利型性格的人多获得的幸福感减去失败的人失去的幸福感和未必能大于那些由避害型性格的人获得的小却幸的总和。在工作中趋利型性格的人总是风风火火感觉很忙,而避害型性格的人总是在考虑怎么把一件事做得更周全,看起来总是趋利型的人做事比较多,他们也更有可能因为出错而承担责任。其实,世界是非常公平的,没有哪种性格的人更占便宜。
性格是有可能发生改变的,趋利型的人当遇到失败的打击后可能会更加注意避害,而避害型的人因为抓住某个机遇改变了人生也可能会更加趋利。就我自己而言,和大多数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越来越注意避害。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变化过程,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唯一能失去的只有时间,独身一人不用背负着家庭的责任,而如果一旦成功,则可以改变阶层,接触到不同的环境和人,甚至拥有更好的择偶条件,所以我敢在20多岁的时候去拿着自己的积蓄去创业,就算失败,大不了是浪费了几年的时间,年轻,一切可以重新创造,况且就算失败也能学到很多东西。30岁以后,开始有了家庭的责任,也没有那么多青春可以挥霍了,况且,就算成功了,对生活的改变也没有那么大,所以去避害去珍惜手中已有的幸福是很理性的选择。
风投因素在人们对创业中的人趋利还是避害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风投对创业者来说是个最好的保险。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创业型公司,整个公司的行事方式完全是趋利型的方式,完全没有一点避害思维,不考虑任何风险,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做一个看起来就不太可能成功的事情,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不考虑支出,招人都照高规格去招,做东西的质量和速度都按高速度高质量去完成。有的人很不理解这种行为,还有的人会觉得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才把这个公司给拖垮,其实这是一种理性的行为。这种创业公司一般是还没有找到盈利的途径,如果按一般的质量去完成项目,如果这个项目上线以后发现不成功,人们很难判断是因为这个项目商业模式本身有问题还是因为没有做到最好而不被市场认可,创业公司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足够多的迭代,所以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最快,反过来说,既然已经做到了最好,如果还不被市场认可,就可以判定是商业模式有问题了,那么节省支出苟延残喘多一段时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至于风险,则由风投承担。反而是已经找到了盈利模式的创业型公司,喜欢稳扎稳打,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招价格在接受范围内的人,避免去碰那些具有巨大风险的事情,从自己已盈利的核心业务开始逐步进行扩展。总结一句:不赚钱的公司总想多花钱把事情做到最好,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好到什么程度才足够,赚钱的公司只想把事情做到足够好,因为他们从已知的盈利结果中得到了可评估的参照系。
在工作和生活的配合中,趋利型和避害型性格的人能完成很好的配合。如果一个团体中全都是趋利型的人,没有人能看到可能存在的风险,相互间的趋利想法会形成相互强化的作用,导致集体狂热。如果一个团体中全是避害型的人,则没有人敢去把握机会,最后导致机会错失。团队中一部分人趋利性格的人看到机会,并由避害性格的人指出种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在相互辩论中想清楚做这件事的利益和风险,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可行的方案。
你想说服你的领导或同事去做某一件事,如果他是趋利性格的人,你要告诉他做这件事能有什么好处,如果他是一个避害性格的人,你要告诉他如果不做这件事有什么坏处,因为这才符合他们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