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产电影中的离地式崩坏,狗血式癫狂青春电影不同的是,我们的青春,往往与美式电影里的迷茫,困惑更为接近,他们的青春,也曾是我们的年代,我们的记忆。
《成长边缘》,是个人在近几年来最为喜欢的青春片。片中的女主矫情,刁钻,非常难以伺候。女主从小到大,有而且只有一位好朋友,平时非常大大咧咧,看似无所谓,其实,内心极度敏感,缺乏安全感,很害怕失去的感觉,尤其是她的父亲意外离世以后,面对家中无法交流沟通的彷徨母亲,以及自幼已经是宿敌的哥哥,生活变得异常艰辛。
强颜欢笑的女主,在唯一的闺蜜与自己的宿敌哥哥好上以后,变得更加不可理喻,不仅时常发脾气,对着每一位身边人都恶言相对,甚至差点错信自己仰慕的人儿付出代价。
其实,纵使女主有再多的毛病,我们对她却讨厌不起来,因为我们从她身上,分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进入青春期的我们,莫名变得敏感脆弱,我们在意身边人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小眼神,他们的小动作,都能够引起我们无限遐想。
那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天赋异禀,身边所有人都无法理解我们,父母的唠叨变得如紧箍咒般厌恶,好朋友结交到的新朋友让我们感觉被抛弃,老师在课堂上的喋喋不休更是火上加油,我们讨厌周围的一切事物,我们讨厌这个国家,整个社会,甚至整个地球。
我们甚至搞不清楚我们讨厌的对象是什么。
青春是美好的,我们有无限的未来,无穷的精力。同时,青春更是百无聊赖的,我们厌世,我们无聊,我们叛逆。如今看来,青春里的那些记忆显得那样可笑。有人说过,所谓的长大,就是不断嫌弃自己的过程,是的。
我们的青春,其实也是渴望被重视的过程。就如同女主一般,从小到大,自己都生活在比自己更优秀的哥哥的阴影下,人们更多的只称呼她为:谁谁谁的妹妹。在唯一的重视来源的父亲身上找到安全感在慢慢建立的时候,父亲的离去,更使她的天空更加灰暗。尔后,闺蜜的“背叛”,使她彻底崩坏。我们总渴望得到关注,聚光灯下的生活,纵然有再多难堪,也比活在黑暗中,孤独得死去来得更好。
谁的青春不迷茫,当我们渐渐长大,发现世界很大,大到我们个人的所有情感都变得不那么重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走出了迷茫,也走出了我们的青春。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会更愿意留在叛逆迷茫愤世嫉俗的17岁呢?或者前往成熟孝顺温和的27岁呢?我想,不同的人也许会有不同的选择,如果可以的话,我更希望回到17岁,改变那时候的自己,改变17岁的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让自己周围的世界更美好,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