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对待孩子的行为,首先要从改变思想开始。有了想要改变的思想之后,你可能学习了各种“育儿术”,也有了自己的“育儿道”。然而不经意间,你仍然发现,我说出的话怎么那么像我的父母。
就在昨天,我带孩子跟朋友去吃饭,他咬了一口窝窝头,沾了一些酱之后,将其搁置,不再理会,我脱口而出“哪有你这样吃饭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正是我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的话。
原生家庭的影响超过任何我们使用的养育手段,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就会如此影响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
但是,还好、还好,我仍在努力,而且我有相当的勇气,进行尖锐的思辨。我会时刻进行自我反省,不只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发现随着孩子长大,父母随之出现一种心理现象——害怕被别人评价。如果我的孩子没有按照社会规范,在该礼貌喊人的时候拒绝喊人,在不该大声尖叫的地方突然放声大叫,即便我比较自信自己的教养方式,也害怕这种评判:“天啊!那个妈妈真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吗,瞧瞧他孩子那德性吧!她也太放纵孩子了,也不好好管管。”
这种心理,往往让你不得不对孩子采取强制手段。还好、还好,我也慢慢练就了被人讨厌的勇气。但确实没有孩子的人,完全无法容忍和理解孩子的某些行为,而有自己孩子的人往往又倾向于鄙视别人家孩子。这其实反映了整个社会是如何看待孩子的,真真不够友好。
但是不理解的人,肯定会说,我凭什么牺牲自己忍受你家孩子的行为,你自己怎么对待孩子,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吧?也是,人永远无法要求别人,所以还得只能改变自己,破除那些心理,提高做父母的修养。只有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友好地对待孩子。
另外,在鸡飞狗跳的养娃生涯中,你可能会经常忘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你是否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与自己的需要、恐惧和成长经历有关,而无关孩子的真正兴趣和需要。比如,此时的你,无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至于把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而深层次的原因很可能是你自己内心的恐惧。
总之,无条件养育,需要家长拥有足够的洞察力,反省自身,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用一种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而非控制、惩罚、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