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看到了一个新朋友朋友圈的美好生活,很感动,因为她没有设置任何朋友圈的可见限制,里面的生活也的确真实而美好。
和朋友社交本是一件亲切的事情,但慢慢发朋友圈变得越来越难。因为身份多,所以维持的人设多,每一篇都细细打量。
想起之前读《论真理》的读后感:如果彻底卸下所有防御,则会成为“真人”;真人袒露自己的所有,但却是最无法被攻击和伤害的。
刚刚看了我认为非常“真我”的小雨的朋友圈(曾经非常崇拜她因为她很真实),发现她的朋友圈已经设置成了3天可见,公众号也很久不更新了。不知道她进入职场后,是否也开始有了多人设带来的社交压力。
写到这,我发现我是有清晰的、想成为的人的——他是完全不在意外部评价体系的、完全释放自我生命力的人,真实而坚决,温暖而善意。希望我最终会成为这样的人。
最近窥见了很多身边人多彩的生活,都是我所羡慕已久的——去北欧旅游、拍各种好看的照片、跟对创业公司发大财、祖上在北京上海有房或有钱全款买房、不怕耳朵聋的去蹦迪、完全不顾忌的乱花钱、爽吸大麻(大误捂脸)、养猫、玩各种乐器、每个周末都深入发掘北京的美好...等等等等。
每次看到,心里总会毛躁:“为什么还没轮到我,为什么我还这么穷,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美好的生活们就在周围可以用手拍到的朋友身上发生,我却触及不到。只能极不情愿地安慰自己:“安啦”,可我心中却总有一个滚烫的火苗在燃烧,烧的我心慌而毛躁。
今天也看了朋友圈小爆文《一个北大毕业生决定去送外卖》,消费主义煽动了年轻人急功近利的浮躁,时代动荡让中产们焦虑自己的阶层是否还稳固;而作者偏偏要主动去“失败”,去“底层”。我一开始觉得这是一种和世俗对抗的行为艺术,而“北大”是这场行为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现在觉得这行为坦然而真诚,北大在其中什么都不是。整篇文章让人觉得很舒服,究其原因是作者极度真诚,对外人、对自己。(不极度真诚也真做不出来这事儿)。
不真诚就要撒谎,一个谎要用一百个新慌去圆,这大概就是现代人活的累的原因吧——一个劲给自己的脑袋加复杂度;思考的工夫都给别人了,拿什么去感知自己的内心?我之前无数次不敢真诚,归根结底是因为【不敢拒绝】——不敢拒绝别人无理、无聊的要求,不敢拒绝自己对自己美好的幻想。前一件事容易点,后一件真挺难。
还是要给自己一点勇气:人只活一次,真诚带来简单。
对了,顺便记录一个待办事项,怕这辈子忘了。。
□ 抱着音响和麦克风去街头唱歌,有会吉他的朋友帮忙伴奏最好。
这事从高三拖到大一,差点干了,又拖到现在,真服了自己了。。有想一起的且会吉他伴奏的,快来找我。
睡了晚安。
19/1/26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