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从图书馆离开归家的路上,想起一个佛陀的故事,今早见没什么事,抽个时间记录下来分享一下。
佛经中记载,佛陀在菩提书下悟道之时,有一巨蛇(大蟒)本想吞食佛陀,后经佛陀大智慧,大慈悲心,的菩提心感化,巨蛇(大蟒)化为佛陀的护法,给佛陀遮风挡雨。
能让邪恶变成护法的本事,所需的是自身有降伏自己的心的能量,再有感化他念的加持力。证悟是一种显法,而能让众生感受,更需要无上之能量。如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常说“修行”,可是到底什么是修行呢?修行是不是就诵经、念佛或者打坐。?
这些的确是修行的一些方法,但修行不等于就是这些。
那修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修行,就是依照佛法修正自己的行为。更准确地说,是修正自己“心”的行为,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事心态等,使之安住于善法,对人对事都能起正确的反应,具有慈悲与智慧。祖师说“担柴运水无不是道”,修行并没有绝对的外在行为模式。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那是不是只要心中有佛,处处皆可修行?那我们应该怎么去修呢?
“心中有佛”是修行的极高境界,绝不是不是口头轻飘飘几个字这么简单的。初学者必定需要一个清净小环境的保护和帮助,需要得到老师的指点。
可是平时上班,没有时间常去寺院,也没有条件接触到出家人啊!
清净的修学环境,不一定指地点上的,而是指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可能天天跟出家人在一起,但是应该依止一个善知识带领的正法团队,它包括僧俗两个群体。道场、善知识、僧团和在家学佛的人,就好比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一样。
自己的起心动念,一举一动!皆是修行!佛法是无形无相的,一个人只有通过外在种种的行为才能诠释出自己内心的境界,心中佛法的力量只有通过外在的身、语、意而表现出来。修心不在别处,就在每一件事、每一个境界中。
怎么样才知道修得比较好呢?
修行进步的判断标准:为人越来越谦虚,行善越来越积极,烦恼越来越轻微,解决问题越来越果断。修行的功夫,不是一个人静静坐在屋里能检验出来的,要到境界面前才能看得出。
而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一切诸佛之种子,是净法长养之良田,若发起此心,勤行精进,则得速成无上菩提。盖此菩提心乃大乘菩萨最初必发起之大心;生起此心称为发菩提心,略称发心、发意;最初之发心,则称初发心、新发意,为菩提之根本。《大智度论》卷四十一云︰‘菩萨初发心、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祝愿吉祥如意,褔慧俱全。
善东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