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突然就火了。
我是看得热泪盈眶,有心疼、有酸楚、有骄傲。
当两个年少的印度女孩剃了短发低头行走在街市时,我仿佛听到了她们内心的崩溃声。在印度那个女性备受歧视的国度,两个如僧侣般行走的少女,心灵承受的屈辱和嘲笑要比肉搏的艰辛更加痛苦。
当女主角吉塔得了全国摔跤冠军后,她的观念转变和信奉并没有错。除了训练,她可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比赛除了肉搏,可以有技巧得分的应用;合理利用规则,是每个选手都能充分享受的权利。但是,太依赖于技巧,太倾注于捷径,终归会一次次地摔倒。因为,她忽略了技巧应用的基础是你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内心。
据说男主角阿米尔.汗是印度电影的票房保障。仅为了在这部电影中能亲自感受胖纸的神态和生活,特意增肥56斤到200多斤,然后又在的几个月时间里减肥到140斤成为有着八块腹肌的型男。他完全可以用道具,可以用电影特效手段,但是他放弃这些“技巧”,而是用一场踏实的、本真的方式来实践胖纸的运动和喘息。我想,他一定不是个依赖“技巧”的人,至少他应该是一直尊重原始的努力,才能成为印度电影的票房王。
我看过香港大导演王晶的采访,他评价刘德华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做演员,如果你能拿出刘德华七成的努力,不红,都是老天不开眼”。依然记得,王晶说这段话时无比坚定的语气,略有哽咽的感动。不久前,刘德华因拍片脊椎受重伤,不难想见,那些危险的动作片里,已经年逾五旬、早已功成身就的刘大天王,仍在亲力亲为地放弃替身和所有可能的“技巧”。所以,他红的根由不是因着鲜肉还是腊肉的皮囊,而是正如他作客“开讲了”时说的那段话“希望你们看到的是我这张脸后面的灵魂”。
上学读书那些年,我看到过很多特别聪明的孩子飘飘浮浮地考进了二流大学。毕业这许多年里,也看到过不少靠山靠水靠心机的人插了队伍,得了技巧分而领先一步。可是,人生这段路足够长,到最后,走在第一方阵的大多数人,是那些不会讨巧、不够机灵、只是心有执着、肩有担当的赶路人。在规则日趋完善的社会里,秩序对一些“技巧”的排斥只能越来越大。
在爱情里,发个嗲、讨个乖、关个心、爱个护,连同能说会道、甜言蜜语都是技巧。可是,你要维持一段感情数以岁月来计,只能靠心和气力。再甜美的语言都是速效强心剂,总有过劲的时候。比不来一日三餐的精心、冬暖夏凉的新衣、感冒住院的陪护、事业同甘共苦的激励来得踏实。技巧可以用、必须用,但是仅靠这份力量撑不了太久。徐志摩广为流传的情诗都比不来梁思成的人格可敬可靠,何况那些根本触及不到灵魂的一时心悦。
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离婚了,原因当然复杂琐碎,但是生活本身就是琐碎的事居多。她说,两个人很多年来作息不同,连一日三餐都不在一起吃,更何况精神交流。所以,我就觉得,什么天荒地老的愿景,什么许你三生的走肾都比不过一日三餐的陪伴走胃,风雨阴晴的支撑走心。
回到这部《摔跤吧爸爸》,现在已经有了过誉和捧杀的趋势,原因在于人们对国产片长期搞“悬疑”、“碎片化”,好莱坞“大动作”、大特效等等“技巧”的厌倦。我觉得有道理。 真实的感情,内心的柔软,感动和激动,都完全可以用平常的语言、平常的叙述来精彩的完成。
毕竟,在秩序社会里,以淳朴之心,做正常人,说人话,走人间正道,才能越走越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