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在经过3至6次的蜕皮之后,便不再进食,而是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开始吐丝结茧。表面上看似静止不动的蛹期,实则上虫蛹却在那一层薄茧下进行着向成虫形态、器官转化的剧烈变化。最后,成虫在蛹内发育成熟后,才一点点咬破蛹壳从里面钻出来,羽化成蝶。从蜕皮到作茧,从成蛹到化蝶,毛毛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而每一点一滴的成长背后其实都是一次次脱胎换骨的历练。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蝴蝶的蹁跹,却忽略了每一只漂亮的蝴蝶曾经都是丑陋甚至可怕的毛毛虫的事实。
——题记
一天上课的时候,一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高三学生满脸愁容的站在我面前。我开玩笑的问他,“怎么,明天要模考,得考前综合症了?”孩子一脸焦躁的说到,“老师,我不想再考试了。”“为什么?!”我有些吃惊,因为他是那种很懂事的孩子,不会随便闹脾气的。他低下头,有些委屈的说到,“感觉好累,总有考不完的试。”“可是,高三不都这样子的吗?”“我知道,可是···”他没往下说。我顿了顿,接着问他,“不想再坚持下去了吗?”以往他成绩考不好有些失落的时候,我都会问他还要不要坚持。他总会点点头斩钉截铁的告诉我,“会坚持到高考结束的。”可是这一次,孩子没吱声。
或许是因为每天都在看着孩子们为高考从晨光破晓奋战到更深人静,更能理解他们那种付出了、努力了却在原地踏步的焦躁和不甘,所以才会觉得什么样安慰的话语在他们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但是在那一刻,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大学时代的自己。
当初选择英语专业,仅仅是因为自己的高考成绩里英语最高,加之当时的普遍认识是学英语以后好找工作而已。那个时候的自己根本不懂什么是“理想”、“追求”和“自我价值”,只觉得上了大学,一切便尘埃落定。可是,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大学却是我噩梦的开始。
我们读初高中那会,很少有机会开口说英语,尤其是身在小城镇的孩子,更是没有机会去接触课本之外的知识了。所以,当初以为自己还不错的我,在进了大学校门之后,好像被人扎扎实实砸了一板砖,那种带着真实痛感的惊醒让人刻骨铭心。
所以时隔十年,我还清楚的记得在口语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和外教交流,而我却低着头尽量避开外教的眼睛;在听力课上,耳机里放完了VOA Special English的录音,我却什么也没听懂,被老师提问,紧张得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整话;在语音课上,我把L字母读作/elə/,老师看了我一眼,不无轻蔑的问到,“你的英语是数学老师教的吗?”引得全班一阵哄笑;在中级英语的课堂上,老师让我朗读课文,在读到“Jesus”这个单词的时候,我卡住了,老师走到我面前看着我书本上的那个单词,满脸震惊和不屑的说了一句,“Jesus Christ!你竟然不会读这个单词。”同宿舍的同学参加社团活动、看电影、阅读课外书籍,课余生活丰富多彩,且每次考试都不低于90分,而我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其它时间都在自习室里泡着,可是成绩却一直在70分徘徊,年级一百多个学生,我排在七八十名。
是的,我从小城镇的学霸变成了大学里的学渣,这就好比一个乡绅土财主,到了迪拜之后,却发现自己只有当乞丐的份了。如此大的打击,对于当时内心还无比脆弱的我而言是致命的,为此我还差点得了抑郁症,并一度成为全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
《好好学习》的作者成甲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时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后来明白,反正也没什么事儿,就读书吧。”我当时虽然无比郁闷,但除了学习可以让我稍微安心点,也真想不出能做点什么事了。所以,每个清晨当校园还没有从睡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我就会拿着英语书在湖边大声朗读;每个课后的时间段,当其他同学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的时候,我就趴在自习室的书桌上啃一本本艰涩的专业书;每个周末,当大家兴高采烈坐着校车到市区玩乐的时候,我就坐在图书馆里一遍遍刷题,只有累了的时候才允许自己跑到三楼翻看原版英文小说。
大学四年的时光里,因为下雨天在楼梯间朗读我被学姐骂过,因为长时间占用自习室的位子我被老师撵过,因为整天泡在自习室和图书馆我被同学们视为异类。第一年,我的成绩惨不忍睹,我想过自暴自弃,可是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第二年,我成绩平平,我想过要放弃,可是又不甘心;第三年,我的成绩有了起色,这时反倒不再那么注重得失,只是把学习当作了一种习惯;第四年,我考进了年级前20,顺利通过了专八,还获得了推免研究生的名额。
当初我坚持的时候,自然不知道后来能收获那么多。尤其是最初的那两年,似乎不管怎么努力,永远落于人后那么一大截,因此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让我处在极大的矛盾与困惑之中。那时的我看不到未来,也改变不了过去,更糟糕的是,就连眼前我都无法抓住。那种挫败、自我怀疑、无助、绝望的错杂心理就是我大一大二最真实的写照。回望四年,感觉是弹指一挥间,可是,当初却是一天天咬着牙捱过来的。
我曾经说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我从小到大听过最大的谎言。所以,我没办法用类似“再努力些,成绩自然会上去的”这样的话去安慰那些挣扎在高考前线的孩子们。因为我也有过发狠死苦却停滞不前的日子,我也有过看不到未来、抓不住现在的迷茫,我也有过想要放弃,爱咋咋地的冲动。可是,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坚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比别人意志坚定。相反,我能坚持仅仅是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在那个人生阶段、在那种心态下,我除了咬牙读书,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正如叶萱说过那样,“说白了,当有一天你终于拥有了想要的未来,再回头看时,才会发现所谓‘未来’,不过就是很多个‘不得已’的‘今天’在一起。”(《让一切随意而安》)也正是那段时间的经历,我越加相信,如果能努力过好眼前的每一天,未来不可能差到哪去的。
那天,我告诉那个高三的孩子,自己当初坚持晨读四年,其实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可是,我还是坚持了,因为我只是想知道自己最后能不能做到。下课后,孩子拎起书包要走,我对他说,“希望下次你来上课的时候,脸上带着以往的笑容。”孩子不好意思的冲我点点头,“老师,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