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宿舍,突然有个女生加我QQ,验证语是「希望招募校园大使」,QQ提示她是通过「精确查找」加的好友,她的年龄是22岁。
企业的校园大使,一般是希望进驻校园市场,或是希望在校园扩大影响力的企业,通过薪酬、实习证明等奖励在学校招募学生,在校内成立协会或校园团队。一般而言,最终成为「校园大使」的学生,以大一、大二的学生居多,而我已经是大四应届毕业生。
但我还是通过了好友验证。我非常好奇她是如何通过「精准查找」的方式找到了我。她第一句话就是:「你好,我们想招校园大使,对接企业搞活动,开宣讲会,XX理财教育网,想给学生提供兼职机会同时帮企业做宣传,工资和奖励绝对公平可观,有兴趣吗?」
这是个非常熟悉的话术。我没回应她,点进她发来的网站,发现是个关于理财等金融知识教育的互联网教育网站,网站提供了各类理财培训考试的网络课程。课程的价格不菲,最低标价在1780元,其他课程都是四五千甚至上万的标价。
我点击进她的QQ空间,发现她居然是同年级的校友,我开始攀谈起来。手机码字速度比较慢,QQ聊天时又断断续续,我们聊天时间全部加起来大概一个小时,但在我脑海中也大概能临摹出她和这家公司的画像——
她就读的是校内排名前三的学院,她的社会经验较少,校园招聘时拿到这家公司的offer,她在公司负责网课相关工作,但今天被「人事」拉来帮忙负责招募校园大使的工作;这家公司属于自营课程型的互联网教育公司,成立估计三个月到一年,员工加起来估计20人;公司的高层希望通过招募校园大使打通校园市场,同时设计了三级代理的模式以提高代理的积极性。
创业公司、互联网、教育、校园大使、代理、三级分销。这一个一个关键词在我脑海中鲜活地跳动,让我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
但我最后还是离开了那个熟悉的地方。我对她是这样说的「我们当初还没摸索出盈利模式呢,后来我就离开了,参加校招」。其实我说了谎。选择离开之后,我以为自己变得成熟了,我以为大学生不适合创业,因为缺乏相应的条件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以为,过往的创业经历是那么不堪回首。
在离开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去批判公司不行、老大不行、团队不行、资源不行、方向不行、各种各样的不行;我会把过去的经验放在其他公司上面论证,好像看到了他们最终的失败,就能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我就越不需要也不必要去回首那些不堪的过去。
但和她的交流,我仿佛看到了去年的自己,对许多事物都是那么无知。无知真好,无知者可以无畏。但又有谁知道这个公司最后能不能成功呢?就算是这种招募校园大使的方式行不通,就算是把市场定在大学生群体而最终大学生不愿意买单,就算是公司的资金用得差不多了,就算是刚刚从学校毕业两个月公司却倒闭了……但那又怎样?大学生本来就一无所有,又何谈失去?我知道自己不愿意回首,是因为一直在为自己找借口,是因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
我失败了。而且我还失败地认为,自己曾经失败到一无所有。但是我又错了:我的人生因为创业多了一段难忘的经历,并非失败到一无所有——如果不是因为这段经历,我的脑海中根本就临摹不出这位素未谋面的姑娘和她即将进入的公司的画像。
每一段经历都弥足珍贵。我曾经以为不堪回首的过去,也许就正坐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微笑着等待着我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