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数位与数的表示,以11-20各数的认识为例这节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吧!
一、 对数位与数的表示认识更清晰
认识数,学生在幼儿园就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刚上学,他们便会数20以内甚至是100以内的数,有的更是会数更大的数。但学生对于数的理解真的清楚吗?事实上是不清楚的,他们处于机械的记忆阶段,知道应该这样数,但从未去想过数的组成,以及为什么这样数?
在认识20以内数的时候,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经历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的全过程,去体会数数时,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感受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用恰当的方式感受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位值不同,初步感悟、理解数位的含义,形成初步的数感。
重点要思考这两个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示数量?如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不同的数值?
我的思考是:给出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学生尝试边数边记录数量,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记录的方式,再对所有的表示方法进行展示,无论是方块、三角形,还是实物、小棒等,只要是一一对应,都可以用一个具体的数来表示,这样就让学生经历了数的抽象过程,同时体会到了符号意识的作用。要让学生理解不同数位上数字表示不同的数值,这个就需要继续从数数开始,1、2、3……9,然后就是10,10怎么表达,古人计数时,是用一块大石头代替10块小石头,那么学生自然会想到用一个大的物体代替10个小的物体,于是1捆小棒代替10根等也自然生出。但如何记录和表达这个数呢?用1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于是,产生了数位,就是在十位上写1,表示1个十,此时可解释为1捆=10根,十进制也顺势而出。但这个过程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因此要让学生经历这个表达的思考过程,并联系1双手有10根手指、1个大方块等于10个小方块等来理解代换思想。再来表示11,进一步体会,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用大小不同的石块来表示不同位置的1,但此时,如果给出同样大小的2颗珠子,又该如何表示出11呢?计数器便产生了。此时理解同一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值不同,便有了更加深入而具体的理解。
二、 对数的教学设计思路更清晰
经历了案例导读,了解了课标要求后,再来设计教学思路就会清晰很多。书中介绍的是看绘本讲故事,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入手来理解,有趣也有数学文化的味道;接着是给出一堆小棒,让学生自已动手数出根数并表示出来,创造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2根2根数、5根5根数、10根10根数的不同数法交流中,逐渐优化为10根10根数更方便,且10根为一组,那么与剩下的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来认识20以内的数;再通过辨11,借助“用2颗同样的珠子表示11”这一问题体会位值制的本质。这样一来,数学的味道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学生对计数单位、数位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这后面学习更大的整数奠定了基础。
我的思考是:今后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对课例进行阅读,然后提出2-3个核心问题,自己梳理清楚这个核心问题的答案,然后再研读课标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根据这些,再重新调整自己对核心问题的思考,想清楚了,教学重难点便出来了,教学活动便自然生成,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有深度的、充满数学味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