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中的魔都
大浪淘沙君提了几个问题——
金老:您好!我有几个问题想向您求教:
1,创业板指从4037-1779,2915-1841,2330-1641,合计消散的指数是4021,基本上将4037全部跌完,按照老师您的理论,从这里判断创业板指大概率基本到底。而去年下半年创业板指的1641-1927-1697类似于2013-2014年沪指1849-1974的调整浪,不知当否?
2,按照您指出的19个月见低点的理论,创业板的低点1641距离前一个低点585大约56个月,基本上是19的倍数,而沪指2638的时间距离前低1849相差31-32个月,感觉沪指的时间窗口还没打开,也就是说创业板有可能走牛,而沪指还没到牛市开启的时间。
3,按照您的理论和我自己的观察,熊市中19个-20个月不创新低,则原来的低点就是底部。可是沪指的2638点出现并不在19月的倍数上,是不是可以说2638是底部而不是牛市的起点?
4,按老师的观察,熊市沪指涨幅一般不会超过低点的38.2%,例如2004和2010年两波反弹。如果这波不是牛市起点可以成立的话,沪指无论如何不应该到3645,那么现在的沪指是不是很危险,而如果沪指下挫,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创业板岂能独善其身,这和前面创业板走好有矛盾,实在有点纠结。
5,按照19月见低点和333倍数原理,再结合沪指2638低点已见,是不是可以观察2018年3月和2019年10月两个时间点,点位2830,3000?感恩老师,希望能得到您的的指点。学生唐突,望老师海涵。
这几个问题很棒,正是当前对创业板指数分析的要害问题。至于“唐突”、“海涵”,我想是过谦了。这个公号是好多年前老婆帮我开的,就是想某些时候可以发点随心所欲的东西。但之后除了个别时间手痒写了一些,大部分时间都空着。直到2015年底才真正使用,目的只是想完成一个心愿——在彻底退出江湖前,把一些东西比较系统地整理一下。因此,这公号实际上是个学习园地,初始目的连大盘走势不说,只是介绍我过去的一些新的体会,偶尔谈一点市场,也只是考虑读者的需求不能过于冷落。
既然定义为学习园地,所以,凡带有普遍性的、我又有一些成熟想法的问题,我都会解答。如果不回答,有可能是:1,我对此没有特别成熟的想法,谈,也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这个问题其实已在文章中说清楚了,只是你读得太马虎,急于求成,过于功利地去看答案,其他都没看仔细。3,这个问题过于个性化。个性化的问题无计其数,答不胜答,况且老金不是神,也是凡夫俗子,不能保证每个问题都能找到准确解。
与此同时,作为我的个人园地,来看这个公号,就视同来征询意见和见解,如有疑惑、不解、不同观点,只要正面提出,且符合上面讲的3点,我都乐意做正面回应,不存在唐突问题。但如果一看观点不合自己口味,就气势汹汹、出言不逊,那老金也不是个善茬。这1年多来,被老金有意赶走的人有好几个。上周那位“D”君,因为老金说市盈率估值法,举了招商银行例子,乖乖隆地洞,一连串发了十来条留言,责问“为什么”、“难道”,说是因为偏见,错过了银行股赚钱机会等等——呵呵,一辈子没赚过钱,以为这1年来,只有银行股才是赚了钱的股票。本周他又留言,谢谢我为他写了现金流折现和市盈率评估优劣的文章。老金回答:这不是为你写的,而是我计划中就要写到的问题,只是上周我关门不小心夹着了一条狗尾巴而已。结果,如我所愿,在“惊讶”、“失望”之后,他“告辞了”。告辞,正是我希望的——这个公号,不知有多少人来说要帮我推广,老金都一概推辞,但我认为,这个“小弟弟”根本没认识他的问题在哪儿。很多国人,口口声声自由啊,民主啊,但你来征询我的意见和看法,却不能心平气和对待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养成了一股“公知气”。
大浪淘沙君提出的一些问题涉及波浪理论。所以我们先从波浪理论说起。波浪理论成立的基础是什么?是“大自然规律”。根据这个规律进行正确数浪的前提是什么?是“天不变”。天不变道亦不变。但天是会变的。在过去的几千年、几万年,乃至几亿年,自然环境和条件发生过无数次变化,每次变化,都带来了自然节律的变换。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在北宋和南宋交替之际,就发生过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对中国来说,它产生了2个重要变化:一是北方气候变得干冷,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疯狂地向外寻找生存空间;二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先人口稠密、物产丰富的华北地区变得越来越难以自给自保,而原来气候过于炎热的江南变得非常适宜耕种稼穑的黄金地区。农耕时代,农为国之本;在冷兵器时代,本地人口、本地物产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你可看到,宋以前,虽然中国一次次遭遇北方戎狄入侵,但从没有举国皆亡、举族沦为被奴役民族的经历,而宋以后则有2次——蒙古和满族。中间的明朝也成为有史来疆域最小的统一的汉王朝——很多人兴叹由明成祖朱棣创造的大航海历程为什么会中途夭折,但都从思想观念上去找原因了,没有意识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以及明王朝为抵御这种威胁需要付出举国之力的代价,根本无法考虑耗资巨大、收益甚微、难以管理的海外事务。观念是由客观环境养成的。这是一个国家的命和运。
政治上的变化如此,物候上的变化当然也如此。限于篇幅,以后有机会再扯。
对A股来说,有一个重大天变是不能忽略的:以2007年的6124点为标志,从股权分置到全流通。全流通影响的不仅仅是供求,也包括大盘走势模式、个股定价模式和标准,这是我曾经写过的。股权分置状态下,股市天然地自带杠杆——不到30%的流通股可以撬动100%的市值。6124点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产生的一个高点。但如果沪深股市一开始就是个全流通市场,还有没有2007年的6124点?答案是没有,因为相同的资金量,需要撬动的市值已完全不同了,不再是30%不到,而是理论上的100%,实际上至少是50%以上。相同资金,撬动30%的市值和撬动50%、100%的市值,能达到的点位肯定是不同的。所以,2011年,我写了一篇《还原历史》,借用累进税制原理,将6124点“还原”换算为全流通状态下的3900点。
如果说6124点时A股自带了杠杆,那么,5178点就是借用了外部杠杆,如果没有管理部门拼命催促下面搞创新(实际就是用尽可能大的杠杆来制造大牛市),还会有这样的5178点吗?所以,对5178这个点位,我们同样要给予一定折扣,只是这个折扣多大才合理,我没研究过——从这个人造大牛市后,我对这个市场已不再有过去的热情。我向来是个随心而不随需(要)的人,一个无法让我倾注热情的东西,纵是金山银山,亦如粪土等。这2年,我的精力也都在个股的趋势判断与操作的研究上。所以也不再有兴趣去研究5178点按天变之后的自然环境,应相对于多少点。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6124点后(相当于北宋时的气候变冷),市场的运行方式应该会有一种新的常态——符合全流通、适度杠杆条件下的运动方式,无论5178点的牛市,还是5178点后的下跌形态,都是与这个天变之后的自然环境不相符的、非常态、非典型的走势(当时我就把这个牛市称为传统牛市的最后回光返照)。反之,2638点以来的走势无论是个股的结构化,还是大盘的一波三折,慢慢吞吞,才是符合这种新常态的走势。在这种情况下,浪怎么数?波段怎么分?建立在过去条件上的一些形态比例会不会继续有效?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一句话,波浪理论成立的基础是“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本身变了,这个规律的表现形式和结果也必然会变。这就是我一直对2638点来这段走势难以下最后的定性结论的根本原因。
当然,思考还是有的,比如下面这张图——
这是将2015年1月23日到8月21日之间的走势截去再拼接起来的上证指数周线图,它显示的是截然不同的波浪形态,这样的截搭不能说完全可行,但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毕竟,从2015年1月底的3049点到6月的5178点是非正常的,好比自从过了冰川期后,广州的冬天因偶然因素下了一次雪,就说广州的冬天必然会下雪一样。如果这张图成立,那么,2638点来的走势你将把它当作哪一浪?天变了,道也会变,变成什么样子,需要时间和实践来告诉我们。在此之前,一切肯定式的波浪分析,恐怕都是盲人摸象,越摸越像,但实际却不是。
但中小板和创业板却有所不同,前者绝大多数公司是全流通后上市的,创业板更是在全流通背景下诞生的 ,虽然也受到了2015年管理部门鼓励的超杠杆影响,但前面的波浪形态却不存在异议,所以,将创业板指做一个截搭处理,它的波浪形态就变得非常完美:从最高点(2015年12月)下来,一组5-3-5浪型调整——
5178点下跌,类似于一次推倒重来,就目前来看:沪综指还看不出明显的、可靠的见顶信号,创业板指则已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双底形态。这是我目前唯一可以得出的判断,是否正确,不知道(或许,我的功力不够?)。
至于周期,我想可以去搜搜我写的过于周期三趋向混沌的一些文章。方法重要,但方法的适用条件,其背后会有哪些变化其实更重要。沪综指的周期,从2013年1849点开始,其实就已趋向混沌了,何时再重返原来的周期轨道则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