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网络初级第14期 信阳坚持分享第235天(摘自樊登读书)
孩子如果长期遭到吼叫,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的长期阴影,让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而你自己,朝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到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也会陷入羞愧、难堪,甚至绝望之中。
吼叫的影响虽然恶劣,然而,这也并非意味着只要曾经吼叫,你就是个糟糕透顶的父母。作为父母,你很辛苦,你在尽力做好,虽然曾经或以后仍然可能犯错,但改变永远都不晚。不要一直自责,也不用羞愧,你意识到需要改变,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观察自己的想法,关照自己的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
要打破这种惯性,关键在于吼叫时要保持正念,观察、觉知自己的吼叫和后果,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自己感受到这种行为对自己和孩子的影响,尝试打破习惯。而且一定不要太苛责自己,改变习惯是艰难的,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吼叫的原因,如同冰山,看表面是因为外界的触发,而如果向内探求,就会发现还有更深层的内因。
你在大吼大叫时的智商基本为零,它让你无法感受除了愤怒以外的情绪,其实你可能还有着恐惧、悲伤、失望、羞愧种种情绪。尤其是羞愧,当你感到羞愧时,其实是在责备自己不够好,此时,你对孩子也难以宽容,你会用吼叫孩子来掩饰自己的羞愧。而正视现实,意识到自己卡在哪,认同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你就可能得到疗愈。所以,如果当你感到羞愧,给你爱的、信任的人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你想聊聊自己陷入羞愧的事,重新找回对自己的同情与爱。
健康状况不佳更容易疲劳、易怒、爱发脾气,也没有充足的精力体贴孩子。
所以,检查下自己的健康状况,想一想怎么通过一些细小的改变,来增强健康,减少压力。
首先要戴上气质的眼镜
我们常说每一个孩子都独一无二的,这句话的潜台词有时候是甜蜜;有时候则是暴风雨。比如为什么别人家孩子总是安静温和,而你的孩子却总急忙慌张?回到你头上,为什么有的父母总是温柔:细致,而你却一点就着?这里其实涉及到三个因素:你的气质、孩子的气质以及两者如何互相适应。
每个人天生气质就不同,有的婴儿哭声轻柔,有的哭声大得能吵醒所有人。人与人在气质上的差异,表现9个维度上:活动量、节律性、接近或者回避性、适应性、敏感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注意力分散度、坚持度。
1、敏感度
孩子对噪音、温度、光线敏感度如何?他会注意到环境中微小的变化吗?容易不知所措吗?
2、活动量
孩子是否总是精力旺盛,不停地活动,很难安静下来?
3、反应强度
孩子是否经常会有很强烈的情绪反应?思绪外露还是内敛,容易判别还是难以揣测?
4、适应性
孩子能很快适应变化吗?在一件事开始和结束时,他转换困难吗?
5、情绪本质
孩子总是开心愉快的,还总是严肃的?他会更倾向于纠结负面信息吗?
6、接近或回避性
对于陌生人、新场景、新想法或地方,孩子通常第一反应是什么?立刻加入,还是保持谨慎?
7、坚持度
孩子做某件事时,在累了或你已经叫他放弃了还仍然坚持,还是很容易就烦躁和放弃?
8、规律或者节奏
孩子会不会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吃饭、睡觉、便便?他的行为容易预测吗?
9、注意力分散度
孩子容易被声音或其他人分散注意力吗?或是能够专心于某件事,不容易被打扰吗?
当你完成孩子的测试之后,再回到开头,考察一遍你自己的气质。想要健康地发展任何一种关系,关键都是要接纳对方的本来面目。透过气质的眼镜,你会看到并理解自己与孩子的分歧点及契合处。如果你根据孩子的气质,调整自己的期望、回应、及规则,协调亲子间的相处模式,他就会更少犯错,你也就会更少生气。
假设爸爸的情绪反应度高,容易转移注意力,并且适应力强。而女儿敏感、专注又固执,爸爸让女儿停止画画,但女儿画画画得很专注,忽视爸爸指令,爸爸的情绪就会激化,变得没有耐心,好胜心被挑起来了,两人就可能产生激烈矛盾。
不要和孩子进行气质方面的拉锯较量。无论你胜还是孩子胜,都可能损伤亲子关系。如果你总是获胜,孩子就容易与你疏远,感到挫败、无力,甚至变得叛逆。而如果孩子总获胜,他将学会拉得更用力,叫得更大声、更频繁。
记住,作为父母,你是家中定基调的人。当你逐渐熟悉自己和孩子的气质,就会明白什么状况会刺激到你们,也将认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力量所在。
带上气质的眼镜,你就会发现、理解,孩子们在努力地去了解周遭世界的运作机制,他们常常感到困惑、吃力,有时甚至害怕。而当你看到自己的错误、困扰、焦躁和缺乏经验时,对自己怀抱自我同情也十分重要。在心中接纳家庭成员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少。
PART2: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你已经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吼叫,也明白吼叫对家庭的影响。现在要采取关键步骤,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模式。
追踪你的吼叫
注意你的吼叫触发器和你的反应,并记录发生的事情,是改变的有效工具。它可以增进你对自己习惯和反应模式的觉知与接纳,继而做出改变。
第一步:记录事件
从记录简单的事实开始,它们是非常有价值的线索。什么事惹恼了你,把它记录下来。什么日子,某些特定的日子面临更多挑战吗,找出这一天的不寻常之处。具体什么时间,起床或入睡前孩子特别淘气吗?在哪里更容易发火,家里,还是公共场合呢?
第二步:记录你的反应
吼叫之前,你的身体反应是什么样的,究竟哪里紧张?注意你的体态、手势、声调以及呼吸。记录你的情绪,怒火之下还酝酿着什么情绪。记录你的升级想法,你对自己说了哪些助长怒火的话,怎么从地上的内衣,想到一辈子选择的。
第三步:记录你的回应
记录你是怎么回应的。注意,在这个环节,你只要观察,不要评判自己的行为。
第四步:后续情况
一般爸爸妈妈们在发过脾气之后感觉很糟。那就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尽量不要对自己太苛责,记下你自己的感受和孩子的感受。
第五步:记录相关的气质
你和你孩子的气质有无数种可能,可能十分相像,也可能完全不同。记录下吼叫过程中,你和孩子各自表现出的气质。
第六步:记录你的评估
记录下你对事情的评估,你觉得还可以有别的处理方法吗?
不要逼迫自己,任何时候,当你感觉这种追踪压力太大,你都可以只选择其中某些步骤来做,当感觉好些了,再慢慢加上。不用着急,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再前进一步,你终归是在进步。
追踪吼叫,是要寻找一个时刻,在那一刻,因为孩子行为引发的烦躁转化为一种激烈的、不受控制的情绪。如果你能在情绪变得激烈前,就注意到自己身体与内心的反应,就可能在情绪激化、损伤亲子关系前平静下来。
自我同情
在减少、告别吼叫的路上,自我同情是一个核心环节,即理解并原谅自己,而不是自责。自我同情不是找借口,而是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真正接纳那个吼叫过的自己。人们编造借口,是为了赶走罪恶感和羞耻感。如果你对自己充满同情,接纳真实的自己,你就不太可能为自己的吼叫寻找借口。
想一想如果你的朋友吼叫了孩子,痛苦地向你诉说,你会揪着她的错误,不断批评吗?不会,你会看到,虽然犯了错,但她仍然是个好妈妈,你理解她的感受,给她提出改正的意见,给她倒杯热茶,抱抱她,让她有勇气继续前行。你知道如何向朋友表达同情,现在要学着向自己表达同情了。
要打破这种惯性,关键在于吼叫时要保持正念,观察、觉知自己的吼叫和后果,观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自己感受到这种行为对自己和孩子的影响,尝试打破习惯。而且一定不要太苛责自己,改变习惯是艰难的,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彻底改变。
A-B-C-D-E法则
下决心不再对孩子吼叫也许不难,但是当你真的被激怒时,想要做出不同的反应就没那么容易了。这时,你可以尝试以下5个步骤,把首字母连缀起来,称为A-B-C-D-E法则:
1、自问(Ask)
2、呼吸(Breath)
3、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4、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5、同理心(Empathize)
自问
·我现在感觉如何?
·我升级的想法是什么?
·我能否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我的看法?
呼吸
·自问时,开始觉察自己的呼吸。
·从腹部开始呼吸,有意识地做3-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呼吸的时候,感知自己的身体。
·只要孩子没有面临紧急情况,你在作出回应前,都要尽量可能给自己时间去关注呼吸。
平静自我
关注呼吸有助于调整你的情绪。
·用积极、现实的想法代替你升级的想法。
·等到自己平静下来再来管教或者与孩子沟通。
确定孩子的需要
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龄。你对他是否抱有合理的期待?
·他需要的是一个结果?一个拥抱?需要你重新为他指出方向?需要鼓励?或者需要一个清晰的界限?
·他的行为向你传递了什么信息?
同理心
·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
·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
管教的4C法则
A-B-C-D-E法则能帮助你,在即将吼叫时,退后一步,头脑清醒、心态开放地看待自己所面对的失当行为或者难题。除了拥抱和重新引导,有时候你还需要做更多,这时候就需要4C管教法。
4C是以尊重为基础的管教的核心要素:
·沟通(Communication)
·选择(Choice)
·结果(Consequence)
·联结(Connection)
沟通
√ 要简短、具体和简单
你说的话孩子听得懂吗?如果孩子犯错了,你要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但首先,更要清楚地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样。“不要扔沙子,弄到别人眼睛会痛”就比“要听话,不听话的是坏孩子,我已经告诉过你,你知道扔沙子不好”好得多。记得一次给一个指令,一次说太多事,孩子很容易忘记你的需求。还要慢一点,用你最大的耐心说。
√ 示范和解释
你想过吗,孩子就像摄像头,日夜看着你,从你的一举一动中学习。你经常发火,孩子就学会了不耐烦,你细致耐心倾听,孩子就学会了同理心。
当你希望孩子举止正确时,给他提供示范。对他说:“别扔沙子,你可以用铲子挖一个洞。”拿过铲子,做给他看。
√ 用鼓励性的言辞
所有人,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都需要获得鼓励才能应对重重挑战。如果你想强调什么,勤于鼓励反馈吧。不止要在语言上赞扬,语调、表情和身体姿态都会透露你的感受。
√ “我”和“你”的力量“我觉得头痛,因为这里的声音太大了。我很高兴你玩的开心,但是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去吧。”一个简单的公式:“我的感受是X,因为你做了Y,所以,请你做Z。”它能帮你识别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的需求,也能帮你理解孩子的处境。
还记得我们读书会推荐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非暴力沟通》的细节吧,那就把它用在你吼叫的前夕吧,它比你的吼叫更有力量。
选择
如果孩子感觉自己对生活有掌控力,他就不太会做出跺脚、打架、哭闹或其他争夺控制权的行为。在适当的时候,提供选择,将能够减少吼叫和争执,同时加强孩子做决定的能力,让他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是重要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 要真实
提供真实的选择很重要。“你想现在洗澡还是吃完饭再洗?”孩子并没有得到洗澡或不洗澡的选择,不过,能够决定什么时间洗,也会让不愿洗澡的孩子感觉好一点。
√要简单
不要掉入“万事都要有选择”的陷阱,选择太多也是一种压力。
√ 不要凡事都征求意见
很多事孩子并没有选择,那就不要对他说“如何如何,行吗?”大事小事都要加个“行吗”,是在削弱自己的权威。当没得选时,就要个平静、权威的成年人。
√ 这是你的选择
你是孩子正在学习着的榜样,所以想一想,你的选择将产生的后果,你的选择会教给孩子什么?
结果
结果是真的,结果会让人们明白规则。把车停在错误的地方,警察就会给你开罚单。孩子连续几天没完成作业,就只能放弃所有娱乐熬夜补上。
√ 定制家庭规则
规则一旦确定,孩子对即将发生的事就有了预期。规则和结果可以基于孩子的具体情况或发育阶段要求,根据需要作出调整。孩子长大一些后,家庭会议十分有用,让孩子参与定制规则,收集想法,征求同意,每个人都做到心中有数,他们就更愿意遵守。
√ 结果要与行为相关
生活为很多人提供了很多从经历中学习的机会,作为父母,有时候你需要后退一步,不要干预,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即可。承担结果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会让你不发脾气。
联结
管教的核心是联结。如果孩子感受到联结,相信自己独一无二,他就有安全感,也就更容易听从你的要求。所以,不管多忙,规划点时间,找点方法,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他。
√ 一对一时间
抽出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给他你全部的注意力,这一点在教养孩子中特别重要。安排定期的一对一时间,在单独相处的时间里,让孩子做主选择做什么事或者玩什么游戏。一心一意,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孩子和你自己身上。带着好奇心看待你的孩子,了解他的性格和想法,仔细听他讲故事,不要提建议或者说教,只要倾听、游戏。
√ 保持好奇
当你的孩子显得心烦意乱,不肯听话时,关键要了解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真心保持好奇,并告诉孩子你渴望多了解他,你与孩子的联结自然会增加,也就更可能了解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你说话的语调十分重要,如果你不耐烦,孩子不可能配合。如果你很认真,很平静,你好奇的询问就更容易被接受,孩子会感受到你在倾听,在关心他的感受。
√ 不要记仇
不要和孩子记仇。有些家长会和孩子较真,事情过去了,依然记恨孩子。这会让孩子从愧疚变成怨恨,留下长久的阴影。要宽恕孩子,这不是要你赞同他的作为,或者忘掉发生了什么,而是意味着我们愿意放手,让生活继续,不因此切断与孩子的联结。
其他方法
提前制定计划
有时候,我们明明可以预判,掌握主动权,却非要把自己变成为被动的“灭火器”。根据孩子的需求和气质,提前计划,就可以有效避免争执和挑战。适应很慢的孩子、敏感的孩子、情绪化固执的孩子,每一种情况都要制定相应的不同措施。
使用定时器
定时器既代表着规则,还富有游戏感,它能有效帮助孩子明白将要发生什么和什么时候发生。当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理解行为对应结果时,就会对自己感觉更棒。定时器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轮流的概念,顺利转换,安心地知道很快还会轮到自己的。也可以在限定时间内,让孩子们解决兄弟姐妹间的冲突,定时器会增加游戏感和紧迫感,也让结果和责任更加明晰。
规划家庭会议
定期的家庭会议是一个很好办法。选择一个所有家人都合适的时间,会议要简短20分钟就差不多。参加的人员最好是全家,如果有人不在,可以发来议案或者远程参加。打印一张议程表,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
开会时,可以设置一个定时器。大家首先轮流发言,说一说对其他每个家庭成员感激或赞赏的地方。先讨论孩子关心的问题,每周只谈论一个家长关心的问题。针对解决方案做头脑风暴,记录行动计划,张贴出来。
运用表格与日历
把家庭成员的计划与安排,做成表格或者标注在日历上,相当于提供了一个大框架,让孩子在其中自由探索,让他们更有安全感。这个方法也便于你追踪孩子和自己的行为,考察双方需要改进之处与症结所在。
放低声音
避免吼叫,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技巧,用悄悄话代替吼叫。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要求穿好鞋,你可以走近她,安静地站着,放慢语速悄悄对她说,请你把鞋穿上。不用吼叫,悄悄话也可以把你的要求表达得清楚直接。
利用幽默、惊讶和创意
如果你的孩子比较情绪化,幽默和惊讶比吼叫有效得多。当孩子在商店捶打地板,哭着要糖果时,妈妈在孩子旁边坐下,也捶打着地板,做出滑稽的声音,孩子立即就不会吵闹了。
试试数数
伊莎贝拉发现,数到3对孩子们有着魔法般的效力。她只是简单地说:“现在请停止游戏。”如果他们不肯听,她就用平静但是坚定的声音说:我数到3就得离开。她一开始数“1”,孩子们就会立即行动起来。关键是,孩子能从他的语调以及她说“我现在要开始数数了”明白自己的时间到了。
再来一次
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要求孩子做第二遍或者第三遍,就像导演要求演员一次次重新表演直到满意为止。这个简单的办法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当你的孩子行为不礼貌时,不必大喊大叫,可以平静地说:“你知道在我们家,如果想要更多食物,说请是十分重要的,不能伸手直接抓盘子。请重新做一次。”
用道歉修复过往
如果你已经冲孩子大吼大叫了,真心地道歉可以很好的修复你与孩子的关系。而且孩子通过观察你来学习如何对待他人,如果你在发脾气之后向孩子道歉,孩子也就学会了犯错之后,要向别人道歉。
首先,原谅自己
用几分钟弄明白什么刺激了自己,提醒自己目标是什么。记得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诚实地承认你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内心接受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原谅自己反应强烈。
真诚道歉
√ 后悔
当你朝孩子吼叫时,伤害了他的感情,自然会感到后悔和难过。表示后悔,是很好的一步。“我很抱歉今天对你发脾气,我知道这样让你很难过。”
√ 责任
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很关键。“我很抱歉冲你吼叫,说你懒,我不应该骂我爱的人。”不要推卸责任,指责别人,不要说“我就是因为你没有完成作业而烦躁。”
√ 补救
当你打算修复你们的关系时,要想办法补救你吼叫造成的伤害,让孩子知道你会努力不再犯同样的错,你愿意承担责任。“我会更加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气,放学以后我们一起去吃点点心,一起谈谈你的日程安排和周末计划。”要等到自己不再生气或烦躁再道歉,不要说了“对不起”又不以为然。最重要的是以同理心看待整件事,而不是空洞地说声对不起。
PART3:特殊情况
吼叫的不是我
家里不止你一个家长。也许在你家吼叫的人不是你。有时候,是你的伴侣喜欢吼叫。那么。你可以与他做一次坦诚的交流,告诉他或她吼叫对你有怎样的影响,不要指责,只是谈论你的感受。认真思考你的伴侣需要从你及其他人那里获得什么,才能够朝正确的方向调整自己。
你不能让别人停止吼叫,但是可以增加自己的同理心,多多关注别人面临的问题和需求。你还可以示范如何在尊重的基础上与人沟通,也可以向伴侣建议,共同参加父母课堂,获得专业的帮助。比如请他们听读书会的家庭育儿类课程。
有时候孩子的祖父母喜欢吼叫,你要知道,他们有权利在需要的情况下管教孩子,但是由你确定哪种管教方式是合适的。身为家长,你有责任尽力保证孩子远离恐惧和伤害。
你可以从孩子那了解祖父母吼叫的情况,然后和祖父母当面交流,感谢他们帮忙,倾听他对孩子的意见以及对事件的描述,问问他什么情况会导致他吼叫,看他愿不愿意一起想办法解决。如果他无意改变,最好寻找其他的看护人选,如果一定离不开他,那么请让他在孩子淘气时,把事情转交给你来处理。
生活如此艰难
有时候,你可能面临离婚和分居,养育孩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你一个人身上;或者孩子在两个家庭之间切换,不能适应家庭破碎的事实。自己的沉重压力与孩子的不适应碰撞,吼叫更加容易发生。这时,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对孩子的适应期保持切合实际的期望,为孩子设定底线和规矩,不要忘记告诉孩子,离婚不是他们的错。
有的家庭孩子有某种特殊问题,障碍或疾病,你很容易感觉孤立无援,压力上升,羞耻感增加,控制不住情绪。这时,你可能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的专业知识,甚至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特殊的孩子,需要你付出更多精力与耐心,同样,你也要认识到,你的孩子也比其他孩子,更需要你的关注和爱,你的爱是任何专业人士都无法提供的良药。
结语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熊孩子,只有熊大人。无论在克服吼叫的路上,有多么困难,都要记得,我们是大的,他们是小的,我们比他们更强、更有控制力,为了他们,我们得保持平静和清醒。世界的和平始于家庭,而吼叫只能带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