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理论很熟悉,作者马斯洛却不太熟悉。印象中,能客观、全面、细微的洞察人的需求与心理的,应该是个自信、乐观,甚或是有些狡黠的人。
但马斯洛小时候却一直是个内向、压抑、孤独、自暴自弃并且还神经质的人。成长成这样,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住在纽约非犹太区的犹太人,他的父母是表兄妹,没受过什么教育,也不懂得如何教育他。就这样马斯洛一直这么压抑的成长着,直到一个女人的出现,大大的改变了他。这个女人就是马斯洛的表妹贝莎。贝莎接受了马斯洛的求爱,爱情的力量让马斯洛受到了巨大的鼓舞。
也许内向的人对人的心理更敏感,至少对马斯洛是这样。马斯洛在大学主修的是心理学,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但马斯洛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和现在很多孩子一样,在面临选择专业的时候,除了自已的愿望之外,总还有一股神奇的力量会左右着你的选择,比如:父母的期望。马斯洛也一样,他的父亲希望他能当一位律师。律师,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对于马斯洛这样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他还有六个弟弟妹妹。马斯洛应该也考虑到了这些因素,遵从父亲的期望,去律师学校上学了,但两个星期过后,马斯洛从学校回家,郑重的告诉他父亲,他不可能成为一名律师,因为自己想做的只是学习,学习任何东西。他的父亲表示无法理解,他这种对于学习的热情,但仍选择了支持他的选择。看到这里,我只想说,伟人的世界我不懂。在我们把“只想学习”作为调侃的口头禅的时候,有人却是真的这样想的。
修完心理学课程之后,马斯洛当了一段时间的助教,便去鲁克林学院当心理学教授了,之后去了布兰代斯大学当心理学主任,期间还进入了一家“非线性系统公司”当顾问,将所学与商业结合,并找到了理论的现实意义。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马斯洛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反应。曾经羞涩,压抑、闷闷不乐的年轻人,后来也曾被这样问“一个羞涩的年轻人是怎样变成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和发言人的?你是怎么能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坚持与众不同的立场的?“马斯洛的真实想法是”智慧——对事实的现实主义观察。或许是这样的回答不太容易被理解,最后,马斯洛回答的是“良好的意志、同情心和智慧,学习优秀的人身上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