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更好的自己”曾经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当作自己的励志名言。
最近意识到这可能其实是一个大坑。
我们总是以为有一个“更好的自己”在未来,不断以此来激励自己,让自己更好,不断前进和向上。
当我们执着于变成更好的自己,是否就是一直在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够好呢?所以要不断激励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你一直处于这种“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状态中,似乎永远无法对自己的满意的状态,被各种恐惧和焦虑驱动着去做着、做那,忙碌起来,一刻都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就觉得自己在浪费生命、浪费时间,不停的自责,从而再次进入恶性循环。
这种“不够好”的潜意识会让人们处于一种担心自己不被爱的状态、不被父母爱、不被情人爱、不被周围人所爱。
李欣频老师的“人类木马程式”书中说到,觉得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才会有人爱,就是缘木求鱼,因为爱不是从别人那里讨来的,如果自己都无法“无条件接受并爱上现在的自己”,做再多的“成为更好自己”的外在努力,都无法填补内心“爱”、“自我存在的意义价值”的匮乏与空洞。
那么一般的人会怎么去做呢?觉得自己外表不够好,为了更好去整形;觉得自己身材不好,去疯狂健身瘦身,甚至不惜损害自己健康,本末倒置;觉得自己不够好,去报名各种各样的课程、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想让自己在“别人看来”是成功而完美的。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应该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学习、不追求任何进步,就自暴自弃在家看看看、吃吃吃、买买买呢?
不是的,我们永远不应该以二元对立来看待事情。所有的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它可以成为将人逼入焦虑和恐惧恶性循环的一句咒语,它也可以是一句让你真正持续实现进步的魔力咒语。甚至,它能在两种境界中不停地转化。那么关键点是什么?
中国的古话里说到,相由心生、境随心转。真正起作用的是“你现在的这个念头,以及准备要做的这个行为,最源头与最底层是出于爱还是恐惧?如果是出于“爱、信任、勇气”的正向频率带,那么“成为更好的自己”将会是一句充满力量的话。如果是出于“恐惧、怀疑、愤怒的负向频率带”,那么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举个例子,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身材不好、比较肥胖的时候,他很想减肥。如果他是出于恐惧的心理,他就会担心,因为身材的原因自卑、怕不被别人喜欢、没有自信、因此要逼迫自己,甚至采取极端的做法去快速减肥,连正常吃饭都不停地自责。但如果他是出于“爱”的频率带,他就会想,自己虽然胖了一点,但是身体还是很健康的,自己也能欣赏自己身材不错的地方。既然更精瘦一点会更健康,那么自己就科学地、长期地去规划自己的健身计划和饮食计划吧,把健康的习惯养成自然习惯。慢慢来做就好了。
同样是想要减肥的念头,成为更好的自己,上面两个例子,会导致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也许某一天,某一时刻,我们都会幡然醒悟,生活其实就是自己给自己演的一场戏。这个剧本的编排完全取决于自己。无论如何,自己演的开心就好,但是有一点不要忘记——爱始终就在那儿,从没有缺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