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几个同学一起吃饭,同学的儿子间断的拍桌子,你看到这种情况会是怎样解决的呢?我这同学是在一桌子同学的面前就开始教育孩子,孩子抬起头看看周围,动作幅度更大了。
从2月初到7月初做了整整一个学期的学生教练,整个班级一阶段有22个人,99%的人上台就说我参加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变得自信。而他们的父母说的最多的也是“我的孩子各方面还算可以的,就是不太自信”。
我们说一个孩子不自信,更多是通过他的行为模式来看到,但是一个行为的背后有它的思维模式和情绪模式。而很多家长更注重要的增强孩子的自信,但是他们的努力往往因为多种原因而收效甚微,什么原因呢?,应该是他们看到的,希望解决的是永远是这个“不自信”的行为模式。而实际的问题却是孩子缺乏自尊。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自尊,自尊是我们对于自我的了解和感觉。它告诉我们,自己对自己有多少了解以及自己如何看待我们的这种了解。自尊可以视为我们的内心支柱和核心。
拥有健康良好的自尊的人会感觉对自己满意,轻松自得。从内心深处,健康的自尊会说“我很好,只要我存在,我就有价值”。那些自尊不强的人经常有忐忑、自我批评和罪恶感—虽然有时候他们的实际行为可能看起来非常励志。
自尊,无论是强是弱,都是一种生存质量,是我们精神存在的基石,并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之中发生改变。自尊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可能发生减弱或增强。
自信是对我们的能力的衡量----我们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和不爱做什么。它指的是我们能够实现的成果,自信,更多的是一种已经获得的外部品质。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自尊和自信是不同的概念。但他们又有一定的关联,那就是:如果一个人有健康的自尊,那么自信就基本不会成为问题。但反过来的话,显然是不成立的。
例如:一个拥有良好自尊的孩子试图学习舞蹈,如果她发现自己不是特别有舞蹈天分,那么她会做出理智反应,他可能会因为不得不放弃梦想而伤心,但他会直白而客观的说“我没有舞蹈才能”。
但自尊弱的人会说“我什么都做不好”,对他而言,他无法跳舞不只是舞蹈才能不佳的问题,相反,他会把整个经历看作一场惨败
健康的自尊意味着一个人拥有理智、细致且包容的自我形象,他对自己不指点,不挑剔。
但一个自尊不强的人试图增强自信的做法也没什么不妥的,父母都不能放弃尝试为那些自尊不强的孩子构建自信,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误以为增加一个孩子的自信就可以增强他的自尊。
缺乏自信其实不是一个特殊的问题,它与自尊不强无关。换句话说,低自信心或缺乏自信不是一种心理问题,而是一种实际的教育问题,他是可以通过学习、培训、客观反馈而得到解决,每次设立一个可达成有点小挑战的目标,让他有赢的体验,自信自然会随成绩的取得而提高。
那作为一个教练式的父母要做些什么来使孩子的自尊增强呢,
一、作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我们要“注意”并认可孩子这个人,
二、要让孩子可以感觉到因为自身的存在能为他人创造价值。
这两种感觉及其出现的频率越高,越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
所有的父母都爱他们的孩子,但是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够充分的或者准确的表达他们的感受,然而,爱的表达是自尊发展中的一个决定因素。如果父母无法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爱意,那即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拳拳母爱或父爱,又有什么意义呢? 父母的本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了什么。
你真的注意到你的孩子吗?如果你的孩子不像以前那样喜欢学校和享受校园生活了,你会怎样做呢?
1“为什么你总要人提醒才做作业?作业必须写完!你知道如果不做作业,你考分高不了,考分高不了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巴拉巴拉”
2“孩子,发生了什么?你平常都是能自己完成作业,不需要我们提醒的。你在学校遇到了问题吗?其他学生嘲笑你了?出什么问题了?”
3“我发现你现在的学习遇到了问题,孩子。你想过原因吗?”有可能孩子的答案仍然是“没有”,但家长可以继续追问,“我想听你说说。你需要我们和你一起完成作业吗?”
第一种方式完全忽略了这个孩子本身也是一个人。
第二种方法这些话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但是孩子一般会说“没事”“没有,就是作业不好做”或者一些类似模糊的回答。孩子做出这种回答有两个原因。首先,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很难在尝试回答具体问题的同时表达内心感受。其次,父母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了这样的信息:“你给我们造成了麻烦。我们更喜欢高兴时候的你。”这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孩子没有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反而感到自己是一个包袱。此外,没有得到用个人化语言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会让孩子错过两件事一从自己的情绪中释然,以及向父母展现真正的自己,从而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
第三种方式问题既没有弄清楚也没有得到解决-----但目前这些还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感觉父母关注自己,他的注意力被引向了正确的方向:自己的内心。也许当天稍晚些时候,也许几天之后,他会找到描述自己目前状况的适当词语。孩子往往与成年人一样需要时间思考和反思。
举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父母只需要“注意”到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并直白的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关注孩子本身,而不是对他们妄加评判。他们寻求关注的行为真正想表达的是被注意到的渴求,多少关心、表扬或批评都不能与之相比。
认可而不评价
举个例子,三岁的小女孩在餐桌旁等着妈妈下班回家,她的爸爸建议她画画打发时间,一个小时后,小女孩已经花了6幅画了,她的妈妈回到家中,小女孩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跑到门口,她把刚画好的一幅画交给妈妈,说“看,妈妈,这是给你的”
你会怎么说呢?
“画的真好,你真是太棒了,太有天份了”有毛病吗?没毛病吗?虽然你表扬了他,但是孩子可能感觉你们不在一个频道上,因为在孩子看来,他拿着画跑向妈妈,并不是让妈妈评价他的画,他只是给妈妈一个礼物,因为她爱妈妈,想妈妈了。
但如果,你说,“谢谢你,宝贝,我很喜欢你送的礼物”甚至你都可以说“谢谢你,宝贝,我看不懂你画的是什么,你能给我讲讲吗?”孩子会是怎样的呢?,太多的父母会将注意力放在表扬和批评上,这会制造出有依赖性,受外界控制的个性。用这种方式养大的孩子自尊不强,缺乏评估自己的能力,她会浪费甚至可能多达一生的时间去试图博得人们的喜爱,让父母骄傲、按照自己理解的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而活。他们还可能在不断博得认可的过程中会变得及其以自我为中心。
让孩子体现价值感
每个父母都希望把自己最好的给到孩子,甚至会对自己的给予是否充足感到困扰,当然这种行为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自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所体会到的自己对于父母的价值。父母让孩子给予父母的东西越多,孩子的自尊就会越健康。
大多数的孩子在成年之前是不会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的。儿童和十几岁的少年常以攻击、沉默或过分期望适应或配合的形式表现出他们的感激。父母们遇到这种行为应当注意,这表示孩子们迫切地想要给予,而父母需要休息一下,开始作为接受方。很多父母惧怕自己可能伤害孩子,所以选择将自己和孩子的注意力转向孩子能够做到的事情上,这对孩子的自信有好处,可以减少孩子的身体依赖,但对孩子的自尊发展无益。
教练认为每个人都是完整的,能够有创造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同样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完整的,父母对孩子的完整性保护得越好,孩子发展形成健康自尊的可能性越大。
请记住,无论孩子受到怎么样的对待,他们都会无条件地热爱自己的父母,孩子自尊的培养之所以十分重要,并不在于它如何看待自己的父母,而在于它有多么热爱自己。
愿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