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你在微信朋友圈上浪费了多少时间?时常感觉不刷不舒服,刷了半天又没什么收获?你需要一个工具来监督自己了。Thinkup是一家针对个人的社交网络行为分析企业,它可以跟踪用户在tweet或facebook上的行为,形成每日分析报告。是的,这是一家美帝的企业,所以不支持微信和微博,在国内也少有报道,但蛮有启发性。
项目名称:Thinkup
产品类型:社交网络衍生服务
创新模式:针对个人的社交网络行为分析
Thinkup的创意来自于服务企业公众号的分析业务。将企业级的分析运用到个人客户上,可以产生很多有趣的报告,比如你朋友们的网络简介更新存照、互动粉丝的地域/性别分布、你是否过多地谈论自己等等。但是,我觉得最实用的,还是统计你在社交软件上浪费的时间。
如果看到自己在手机上浪费了好几个小时,恐怕每个人都会产生一点负罪感吧?
作为一个功能上的“爆款”,这个创意应该挺能吸引眼球的。再做适当地延伸,可以形成贴近网民的个性分析。以前在微博上,也流行过个人的热词云图,还有各种性格测试分析,还有百度魔图的“最像你的明星”,支付宝的“晒账单”。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明星,希望看到关于自己的分析,并且乐于把这些分析放到朋友圈里,显示自己的个性。这样一来,产品天生就带有传播属性,有可能低成本地启动。(Growth Hacker乱入)
有人问,你不是要帮助我战胜手机依赖症么?用了这种个人分析的服务,好像更容易上瘾,更不好戒除微信了。是的,如果真的想戒除,最简单的方式是卸载微信,不看微博,可是谁做得到呢?
不知道是否基于这种自信,Thinkup竟然是对用户收费的!每个月的服务费是5美元!太平洋对岸的人们果然生活在不同的次元。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在美国接近50%的企业雇主在招聘时,会审视你的社交页面,而心理学家证明,人类在网上的发言往往比实际生活中更加傲慢自大、目中无人,所以雇佣我们来帮你分析一下,改善你的网上形象,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这家公司从2013年干到现在也才发展了几千个注册用户数,不得不裁员以苟延残喘。原来美帝的人民也不是那么白痴啊……我没想通的是,明明这种模式的后向潜力巨大,为什么还要向前端用户收费呢?试想,你掌握了用户的种种日常习惯,知道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热衷于讨论什么话题,这不就拥有了类似BAT的用户数据库么?大数据的价值可是核心竞争力啊。
Thankup的回答是“No ugly surprises about how your data is used”,颇有Google不向GFW低头的傲娇气质啊,我只能祝它好运了。
相关报道:http://www.nytimes.com/2015/01/01/technology/personaltech/thinkup-helps-the-social-network-user-see-the-online-se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