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很渴望得到别人的拥抱,或者拥抱别人吗?
亲吻10秒钟和拥抱10分钟,你会选择哪个?
师妹的困惑
师妹小木是一位健谈且有主见的女生,跟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很聊得来。不过最近,她有点困惑,有些害怕。某天晚上,她跟一位男同事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边走边聊,男生突然走到她身后,突袭似的抱住了她。几秒钟后松开,然后一路沉默。
师妹等着男同事解释,最后只等来一句“对不起”。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回了师妹一句:为什么不从前面抱,变态。师妹希望我多说几句,但我没多说。
任何奇怪的事情,都能找到合理的原因。我说不出多有深度的见解,只是觉得,从背后拥抱,要么是情侣之间的亲昵行为,要么是胆小者的猥琐做法。你为什么不去抱一颗树呢,树才不分前后,树才没有情绪波动。
人才有情感,所以才需要抱住另外的人。
一个拥抱足矣
我也曾拥抱过异性朋友,我们一起交谈,在分别的时候,觉得必须以拥抱来结束这段小时光,于是轻轻地拥抱了她。
或者是,在一个伤感的场合,碰了一杯红酒,对她说“我要抱抱你”。她笑了,主动拥抱了我。
许多祝福、支持、理解、包容和关爱并不需过多言语,一个结实的、贴近对方身体的拥抱足矣。
大学毕业前,一般都会有毕业聚餐。当时所有毕业生都把地点选在了食堂,晚餐后班长不走寻常路,让我们之间相互拥抱,以感谢大学四年的陪伴与包容。
男生、女生各排成一列,我和你们之间,不管之前聊得多或少,交情深还是浅,都以拥抱来结束四年同窗岁月。将来可能不再有交集,但是历经沧桑之后,回想起大学,起码还有单纯温暖的怀抱。
妈妈的怀抱
人对拥抱的渴望源于婴儿时期,甚至是胎儿时期。在母亲的子宫里,胎儿能真切地感受到母爱的包围,温暖、安全、舒适。当胎儿感受到外界的危险时,会产生躁动。得到母亲隔着肚皮的安抚后,又会安静下来。
出生后,婴儿便将胎儿记忆带到现实生活中。比如,婴儿在母亲的怀抱里睡得最踏实,母亲的怀抱最能安抚婴儿那无可奉告的哭闹。孩子哭闹或不开心的时候,大人会说,宝贝过来,妈妈(或者爸爸)抱抱。
婴儿成长为大人之后,对拥抱的渴求依然强烈。拥抱能给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这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替代的。
人的后背神经比较敏感,被人拥抱,抚摸着后背时触感扩至全身,不仅嗅到对方身上特殊的气味,还有一种被呵护被理解的安全感罩着自己。你会慢慢感觉到,狂躁冷酷的世界安静了下来,没人责骂你,也没人伤害你。
假如是情侣,女方胸部受到挤压,两颗心离得更近,甚至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更是一种微妙的体验。拥抱与被拥抱,是双向需求。它夹杂着隐晦的性冲动,更是人的天性,是超越性的心理需求。哪怕是陌生人,彼此身体亲密接触那一瞬间,你都会觉得内心很安宁。但是,过界,就是骚扰了。
师妹说,那位男同事的本性并不坏,就是搞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很多你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并不都是坏人做的。一个拥抱,抵得过千言万语,但也会让人胡思乱想。
危难或者灾难发生时,人都会下意识地抱紧身边的人——不管熟悉还是陌生,所以从本质上讲,拥抱是一种安全需求,然后才是情感诉求。拥抱史,先是一部人类的生存历史,再是爱恨交织的情感历史。很明显,有些情感只是即兴表演。
抱抱我好吗
心理学家说,比起性,人有时候更需要的是拥抱,仅仅是拥抱,可柔情似水,可炽热如火。只要抱在一起,不必言谈,无须思索,也能获得力量和希望。在TA怀里,你终于卸下的脆弱会被坚实地保护着。去他妈的规则,去他妈的责任,去他妈的爱恨情仇。这种宁静、怜惜的爱意让人更愉悦、舒服、放松。
朋友说,女生不是喜欢购物嘛,伤心的时候给钱让她买买买就开心了呀?或者,送她礼物不就行了吗?如果你能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又何至于买买买呢?用礼物来表达的爱也是爱,但给多了,就会缺失和变形。不如抱紧她,就好像你要将她融入你的身体。
我们大多数人不管从生活还是从影视剧中得来的经验是,你身边的TA悲伤时,会对你说,“抱紧我,不要松开”或者“抱抱我好吗”,而不会说“睡睡我好吗”。当然也是因为很多情况下,男女双方并非情侣关系,也不会因悲伤过度而失去理智,而且对环境的要求也高。深层原因是,此时安静温暖的拥抱更能抚平内心的创伤,并营造出安全美好的情景。
所以,在某种特定情境下,如果你真的想给人什么,请给TA一个结实的拥抱。
给TA一个拥抱,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