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就是一个不省心的人,因为过于敏感,所以过于依赖。跟在奶奶身边长到六岁,对奶奶的依赖在她去世的时候才后知后觉。十六岁的年纪本就风花雪月,悲春伤秋,又因叛逆,跟父母冲突不断,每每抬头,泪流满面,仿佛觉得所有的委屈奶奶都看的见。高二那年,因为压力太大,失眠,焦虑,易怒,在与父母一言不合之下,我一口气跑到奶奶坟前,静静的坐着流泪。父母慌张直追,因为那个方向也是水库,他们被我吵怕了,以为我要寻死。爸爸喊我给奶奶跪下,我跪下啥话也没说,对着凛冽的寒风嚎啕大哭,从雾蒙蒙的早上哭到昏沉的太阳西斜,到最后只有干号,没了泪水。我想那是我对奶奶告别,我终于意识到奶奶再也不可能出现在我的生活里。她不会在我推开吱呀呀的木门时对我笑,不会突然出现紧紧的搂住我,不再挨打。我是有多后知后觉,在奶奶去世时一滴眼泪也没掉,就觉得奶奶除了一趟远门,不几天就回来了,这不几天在心里一拖就是三年。哭完了,爸爸把我喊到背风处,他去给奶奶添土。仿佛从那一刻,我在心里的叛逆没有了,好好珍视起我的父母。
不知是否是三岁之前没跟父母生活,所以叛逆期跟母亲到了水火不容,以死相逼的程度。这些也在我了解育儿知识以后才有所了解。都说养育孩子是自我成长的又一次机会,果真不错。从那之后我对父母开始真正心疼,我努力,只想让他们好过一些。可是谁会想到呢?在大学里我迎来了我的爱情,并且在毕业之后决定相守终生。我先考取了乡镇的职位,只是想利用两年的时间好好陪陪我的父母,但我却错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父母对我回乡的欣喜与期待。在我嫁往离家四百多公里外的夫家那天,母亲的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当时的我只是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兴奋无比,对于妈妈的难过没有理解和安慰。
相爱的日子里他抱起我,转着圈的说:“我要让你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新娘”,“我会包容你的一切”,也许我从心里就是一个缺爱的人,遵从着内心,我在新的地方开始生活。依赖的对象变成了我的丈夫。
可是生活啊,并不是天天的牵手,漫步,还有一地的琐碎,我开始想家,想那条村后的土路,我告诉自己:回去吧,回去找点力气过生活,我像斯嘉丽一样,心心念念着生我养我的“红土地”,仿佛回到那里,我就有勇气说:“tomorrow is annother day.”
刚怀孕之时我担心自己做不了一个好妈妈,懵懂纠结,回到这熟悉的院落,才开始坦然淡定。真正成为母亲以后因为月子里的一地鸡毛,我又回到这里,带着我的孩子,心才开始平静。
我开始学会思考,开始学会沉默,开始学会好好疼我的父母,无论多久,回来就会无条件的接纳我。我知道我的心态出现了问题,我的婚姻状态也开始有些问题。
以前的我总是自诩我不擅长,不擅长拒绝,不擅长辩解,不擅长与人争夺,但到目前为止,我仍相信,我爱的那个男人,我要的这份生活,是遵从了内心的决定。总不能一直不成长,总不能一被相逼,就想后退,就想躲,那些在岁月里依然保持美好的人,必定是见惯了生活的鸡毛和狗血,却依然披着战衣,说着爱谈着诗和远方的善者。因为内心强大,所以才会从容。小女生偶尔可以做,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生活。谁说不能偶尔矫情呢,成长本就是一件辛苦的事,偶尔拒绝可以,但我终归是要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