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之崛起》播完几天了,我依然沉浸在纳九鼎,灭西周,激战六国的豪迈情绪中无法自拔,入戏有点深,还是来一吐为快吧。
没有车祸,没有癌症。
没有劈腿,没有堕胎。
没有玛丽苏,没有杰克苏。
没有流量小生小花,没有宫廷勾心斗角。
甚至几乎没有宣传,仅在开播前3个小时在官微上象征地提示下观众:搬好小板凳,我要裸播啦。当然,这并非制片方不严肃不重视,他们也是临时接到开播通知(晚上8点播出,制片方下午4点接到的通知,央视爸爸这次太突然了)。
由于众所周知王学兵的原因,男二号白起改由邢佳栋力挽狂澜,临危授命。没有群戏配合,在绿幕下完成,仅这部分重拍戏的后期制作就耗时14个月,而之前整部戏的拍摄才花了11个月,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剧中大量出现1080P白起极不协调地出现在画面中,还有实在不能更改的部分只能删掉,被大量网友吐槽。虽实属无奈,但不得不说是这部剧的一大憾事。
再加上央视平台的集数限制,原本40集的剧情压缩到34集,拿掉了很多的铺垫戏份。大家都知道,看历史剧,情节的连贯性有多重要,可能很小的一件事情都能对人物的命运产生极大的转变,决定历史选择的走向。大量删减造成了很多观众看完上集对下集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觉得错过了什么但具体是什么又说不上来。
这么多的不利因素,依然没能阻挡《崛起》的热播,在借历史剧之名演宫廷内斗、小情小爱等网络热播剧浪潮中,遗世独立、不合时宜却又直抵人心。
《崛起》的热播,不仅仅在于尊重历史基础上的剧情合理,也不仅仅在于尊重观众基础上的智商合理,更不仅仅在于尊重人性基础上的情感合理。
还在于,制作团队对把大秦帝国系列搬上荧屏十年如一日地执着坚守,一大帮实力派演员倾情奉献全程全角色令人感动的演技在线,塑造出了一个又一个血肉饱满、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
制作团队和演员们不刻意迎合观众,坚持用不加滤镜、现场收音的方式拍摄。画面虽略显粗糙,却让历史的荒凉感和真实感,扑面而来。
更在于,它让人真切的意识到,如《甄嬛传》、《芈月传》、《大唐荣耀》之流,从人物情感纠葛的维度去展开历史,浓墨重彩刻画爱恨痴怨的格局是如此狭隘苍白。就如甜品,偶尔食之,甜蜜新鲜,餐餐如此,必会腻味,苦不堪言。
事实上,宫廷情爱只是诸多情感中的一种罢了,同君臣之情、同袍之情、兄弟之情、母子之情…并无二致亦不特殊。
而历史剧,就该是这样正能量满满的打开方式。是开疆辟土,是锐意进取,是胸怀天下。是残酷而现实,是血腥而厚重。是大爱中饱含小爱,是无情中透着有情。
如此这般,才使得后人可以以史为镜,从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中,汲取力量,取长补短。这也是历史剧存在的最大意义所在。
絮絮叨叨了这么多,言归正传,今天,我要八一八《崛起》中我最喜欢的这个人物,秦昭襄王赢稷。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赢荡在周王畿举鼎绝膑而亡,传位于在赵国为质的赢稷。自此,少年嬴稷登上历史舞台,从幼稚冲动花样作死到一代霸主傲视群雄,在位56年,成为秦历史上执政时间最久的王,拉开了巍巍大秦,强势崛起的扩张之路。
继位之初:携王冠归来,经历季君之乱,淳朴少年长成赌气任性、不高兴就闹情绪的熊孩子
接到诏命时,稷儿还没来不及思考这对他的人生意味着什么,只是悲伤于荡哥哥英年早逝的消息,心性纯厚,由此可见。
而芈八子的寥寥数语给即将为王的嬴稷上了第一课:身系社稷重任,怎可只身犯险,置秦国于险地而不自知,身死事小,国家动荡事大,一个好人和一个好的王者是有区别的。
回到秦国,芈八子携手白起、魏冉、严君协力平定季军之乱,将稷儿送上王位。稷儿年少,又多年在赵国为质,远离权力纷争,哪知人心贪婪,政治黑暗。只眼睁睁看着哥哥、大娘死在自己面前。也许就是这突来的血雨腥风,让对舅公、母亲的埋怨在他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嬴稷再长大一些,觉得自己手无实权。想要靠赌气、胡闹来争回权利,种种搞怪无不让观众啼笑皆非。
这样的画面,有没有熟悉感?这哪里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分明就是我们身边无数个跟父母亲顶嘴、耍小脾气、想要什么东西得不到就胡搅蛮缠,青春里无比叛逆的“熊”孩子嘛。
也就是因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嬴稷才更加真实地跳出剧情,鲜活的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喜欢上这个可爱的,调皮的,任性胡闹的少年。
此时的嬴稷,容易冲动,容易急躁,容易泄气,但聪明而有大略,他急切地想要一个平台,去展示自己的才华。
国有君王初长成:君王之心,本就该伤痕累累。只是嬴稷的成长之路,却在失去中走得异常疼痛。
01失去至亲,懂得了何为王者
因楚国公子羋横傲慢无礼,嬴稷在魏冉生日宴上大打出手,不听劝阻,做出了伐楚的决定,致使最敬重、最信任、最亲近的王叔因此而殉命。
如若可以选择,他宁可不生在王族,“王族的血是冷的,说的话是假的,做的事不可渎,言之辱也。”
但王叔用长辈的宽容温厚,语重心长地说出对赢稷一生影响重大的话:切莫悲悯自己,要放眼于天下。大爱乃爱天下,大仁则必舍小义。王者之心当能藏污纳垢,化腐为金。王者之仁义,与普通子民的仁义大不一样,与逝者的哀伤澎湃也绝非一物。所谓王者,民心安稳,社稷昌盛,才乃苍生之幸,国家之幸,天地间真英雄也。
如此大仁大义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得年少的赢稷心潮澎湃,含泪立誓:克己勤免、自强不息,致力于将秦国建为中原第一大国。
这样的失去之后,稷儿第一次真正领悟了王者之责任重大。身为君王,必要放眼天下,怎可斤斤计较于方寸之间,一人之荣辱得失。为王的路还很长,此时,他才刚刚启程。
02失去敬仰之人,不再盲目热血
为了叫板母亲和舅公,证明自己已经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君王,嬴稷决意一鸣惊人。迎薛公为相,绝楚联齐,关押老楚王。
在政治上,这是多么思虑不周、幼稚天真的决定啊。
识人不明,嬴稷并没有看出薛公来秦国只为沽名钓誉的本质。待母亲设计使他认清之后,放其归齐,却引来薛公率韩魏齐三国合纵攻秦的大祸。
形势判断不准确,使得函谷关失守,魏冉用计拿数城拱手送于韩、魏,才得以合纵瓦解,函谷关保全。
这样的失去后,少年热血再次冷却。嬴稷终于懂得社稷之难,国之重担重于千斤,岂是儿戏。体会到了母亲和舅公的一片苦心,他们希望他成长,却不愿他独断专行,因年少懵懂犯下滔天大错,成为大秦的罪人,无法弥补。
与亲人,冰释前嫌,虽有伤害,亦是值得。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这失去虽痛,所幸稷儿在改错的过程中懂得了反思和承担。
03失去至爱,王者不可有软肋
稷儿初识情爱,将一片痴心奉于所爱之人,不承想,新婚之夜,换来伶优的拔刀相向。
王者,不可有被人拿捏牵制之软处。宣太后以身作则,含泪诱杀了怀有不臣之心的初恋义渠君,为稷儿开了个好头。
如同他的父王嬴驷驱逐芈八子,防患于未然,赢稷忍痛割舍了魏伶优。
就让那一双眼睛住到心里,感情从此干干净净,世间再无王之软肋。
04失去卓儿,王者之心已成
赢稷听取了范睢联魏攻赵的策略,送太子嬴倬到魏国为质。为破坏秦赵联盟,赵胜在魏国先斩后奏杀了赢倬。
在赢倬大葬时,宣太后悲痛欲绝,质问赢稷,为何,到底为何?
当赢稷无比悲痛又掷地有声地回答,为了我秦国能进取,何人不能舍,何人不能弃时,宣太后知道,稷儿成熟了。
他已知道何为轻何为重,何为家何为国,胸怀天下的王者之心已然形成。
05失去娘,这世上再无羁绊却也再无温情
宣太后绝食而亡这一集,不知道有多少人潸然泪下。为了她的稷儿能没有后顾之忧,放开手脚去清理朝政,她甘心放弃生命,含笑九泉。
若不是胸怀天下,她何以如此坦然。
若不是母爱无私,她何以如此决绝。
宣太后有着与生俱来的政治魄力,41年临朝执政,她让大秦的国力与日俱增,版图一再扩张。所幸,他们母子在权力争斗的漩涡里,始终握紧双手,关系并未冰冷。
稷儿弱小之时,她言传身教,引导他如何成为一个好王。稷儿强大而她成为负担之时,她依然助他,用终结生命推动他成为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贤王。
“终有一天我的生命将抵达终点,而你,将加冕为王。”
现在,是时候了。
从此,这世间再无可羁绊稷儿之物,为母愿他胸中大志,心中天下,一步步到来。
只是以后这漫漫长路,还会有谁能温暖他, 嘱咐他“天凉了,早晚莫忘了加衣”、“国事繁重,莫忘了吃饭”、“夜深了,放下竹简休息”?
成长之路跌跌撞撞,究竟要犯下多少错,我们才知痛改前非?承受多少次切肤之痛,我们才能心志坚定?更何况帝王之心,本就比常人更多伤痕累累。
看着稷儿在一次次的失去中磨砺心志,一次次在疼痛中愈发成熟,仿佛看到那个在成长中摸爬滚打的自己。
成长虽痛,所幸他从未言弃。终不再困顿于黑暗荒凉,情感之间。这百般困扰,万千阻碍,统统被他踩在脚下。
这是一条帝王成长之路,也是一条寒冷孤单之路。如赢稷所想,若可以选择,不生在帝国家,不用感受骨肉相杀,不用舍弃心头挚爱,不用因事事天下先而抛却个人的七情六欲。在世俗的烟火琐碎纷扰中,做一翩翩少年,岂不美哉。
可惜,人生哪有如果。
他是大秦之王,就必承受这社稷之重!
大国崛起粗略经过:已具王者之心,天下虽大,却无人可阻挡大秦东出之脚步
就是在成长的疼痛和孤独中,赢稷一步步坚定“将天下揽入我怀中”为生平之志,知进取,听良言,识忠臣,排异己,帝王手腕尽显。
大胆启用白起,广纳谏言,任人唯才,配合苏秦,重用范睢。
借苏秦死间之计,合纵五国,使齐国得以重创,支离破碎。
后白起水淹鄢城,又攻克楚国国都郢都,自此,楚王偏安一隅,便也败了。
长平之战,赵国举国男子皆战死,再无翻身之可能。
使原本有能力与秦国抗衡的齐楚赵三国国力大挫,绝非强秦之对手。
把秦国从刚继位时一般列强,壮大到灭西周,收九鼎,一秦之力而灭六国的超级强国,为几十年后始皇帝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这天地人,“熊”孩子赢稷,总算是参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