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基于对“坚持”的别样认知,我开始思考“意志”之于吾等的特殊意义。只因在我看来,坚持,长久的坚持,甚至关于坚持的一切,时刻都在受到自我意志的客观影响。
最初的“意志”
最初我们是这样了解“意志”二字的。它经常出现在那些已经开始直面“险境”的人们面前,少数拥有它的幸运儿们因此获得强大的力量,毁灭一切的力量。更有甚者是对自我的信仰,怎么活下去的信仰。
[保尔]、[张海迪]、[霍金]、[邱少云]、[董存瑞],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何谓意志,何谓钢铁意志”。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后面两位可爱的人终因“自由意志”而永远离开,但他们拥有与前者相似的属性——他(她)们都是那个摧毁“巨石”的勇士。
考虑到对“意志”概念的认知,我还是求助了一下百度与Google。结果百度的解释竟然更符合我的认知,但维基的却又让我没来由的感觉它更高大。
百度百科:意志,指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常以语言或[行动]表现出来。
维基百科:意志作为一个[哲学]概念,它经常被定义成不是屋同的形式。
至于何谓不是屋同,我想译者更多地想表达的是同屋不同人吧,即——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意志”于“我们”的影响
通常我们所面对的是什么呢?是早中晚三餐温饱,是公交车上的上班下班,是日复一日的重复亦或“无尽试炼”?还是永无止境的溜人、遛狗、溜自己?反正你自己肯定清楚。看那人潮涌动的地铁站、公交站、火车站,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陌生人,我想他们中的大多数所面对的依然还是平凡中的日子,闲淡中的生活吧。他们不曾在这些地方拿着书品味人生酸甜苦辣,或是与旁边的同路人交流诉生活的柴米油盐,他们只是低头看着自己的小米、华为、iphone、vivo。现实的世界中人类的神奇造物在不知停歇的推动着他们一直向前,但在意志的世界里,他们一直走在下山的路上,没有阻力,也不曾看见陡坡,更何况下山的巨石。他们甘愿平淡,宁愿徘徊在人生的地平线——在他们的世界,不曾看到高山,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没有高山为伴,我们何谈意志?所以“意志”于我们的影响不如说成是于我,以及那些正在写文章的、看文章,所有敢于上山的同志。
“方法”与“意志”
人们一直坚信,攀登多高的山,就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同时他们也一直坚信,一定有一条不知名的捷径在等着自己。
为了满足劳苦大众少努力的心愿,各种策略,捷径,方法也就纷至沓来了。我也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才买了那本日本人写的、台湾人翻译的、古书板式的、不适于大陆读者的《狡猾读书法》。看完之后的结果呢?
书中并没有讲什么捷径,也没有透露任何“秘籍”,有的只是如何一直不停的爬上山去,如何鼓励自己不抛弃、不放弃,如何让每一个上山的人脚下踩得更稳、手臂抓的更牢。
我如是感叹——“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翻译过来就是——那些意志中的山啊,没有哪个是爬不上去的,唯有坚持才能不被高山打败。
所以——“坚持”即是你我的“意志”
抛弃“意志”进而选择“坚持”
为什么我要抛弃“意志”呢?它不是可以让我们走的更高、更远吗?
这是选择“坚持”的答案?
我只想说,在“意志坚持”亦或说成“一直坚持”的路上,我确实没有感到它有什么卵用,甚至只会一步步的让我误入歧途。其中关键可能在于我对“意志”的认知出了问题,转而言之也就是受到从小到大所接受教育的影响。
我们的亲爱的老师们,一直都以大无畏的精神坚信这句话:“没有不会读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他(她)们把我们每个人都看作“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他们也一直告诉我们那些考试成绩更好的学生都是熬夜苦读拼出来的。他们的意志力更加的坚定,让他们可以抵御来自疲劳的考验。他们也让我更多地认为“所谓坚强的意志”就是奋不顾身的埋头苦干,就是敢于拼搏的一站到底。
每当我,或是你,终于决定要去做一件于我等轰轰烈烈的大事时,我们总喜欢或是不自觉的喜欢一鼓作气、一拼到底、破釜沉舟。就拿锻炼这件事来说吧,你可以用标准的姿势作上10个俯卧撑,但如果拼一下的话你能作18个,即使你的双臂已经开始颤抖,即使你的关节已经开始吱吱作响,你也会毫不在意自己的动作已经变形这个事实,更多的会为自己作的更多而沾沾自喜吧。你不曾发现,缺乏必要的正确积淀,只会在上山的路上制造更多地天堑,也许你可以跨过眼前的这个,你会得到超乎寻常的满足感,但下一个你是否还能跨过去,下下个呢?
因此,你需要的只是那标准的10个,你要坚定地、持续的让自己一直标准的完成10个动作,以及比10个更多地动作——这才是你应该有的“坚持”,坚持标准,坚持满足感延时,坚持不将就的拼下去。——这在效用之上的今天显得更加的难,也更具有挑战不是吗?
所谓“坚持”即是“新的意志”
所谓抛弃,更多地是对过往认知的否定,我也迎来了对于“意志”的新认知。
我所谓的意志,便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厉的标准,来有余地的规范自身接近目的,并将之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