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什么是般若,翻译过来是智慧;佛家法门,都讲一个智慧,而为了与聪明区分,常在智慧前面加一个妙字,即妙智慧。
关于般若的解释有很多,不同的佛经也都有阐述。简单来讲,我的理解,般若就是洞悉因果的能力。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即诸行无常。举个例子,有个人暴怒伤人,常人言,惩罚恶人。但是般若照见的是这个人暴怒的前因后果,以及受害之人的业与业报。换言之,凡事有原因的,至于实在无法解释的,佛家讲前世,即你前世积攒的恶,现世来报。如果不能理解前世,那么不如把世间打散了往小了来看,分子原子遵循规则运动,无穷尽的分子原子组成了人,恶缘似乎可以说是很早之前分子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然,佛家的讲学的范畴除了物质世界(色),还会有受想行识来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所以,某种意义上,佛家讲的是因果和范畴。在这种情况下,给万事万物在精神层面上进行归因和解释,至少,也能得到心灵上的安定。
般若有没有局限,应该有。佛家的精神世界终究不能直接作用物质世界。修行时执着神通可能误入歧途。般若妙智慧的另一面是福德。佛家修心,不注重福德修行的人,智慧升起的时候也没有可以照亮的地方。福德是船,智慧是风,风足则船行,但是风太大了,福德的小船也是可以说翻就翻的。我理解,不注重福德修行的人,也就没有与外界作用的力,修来修去也是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玩得很开心。
有一个小问题,佛家的妙智慧与道家的处世智慧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吗?
至少有一点,有着种智慧的人,遇事都比较淡定。佛家叹一声诸行无常,道家奉行为而不争,也就随之去了。
道家智慧: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