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一开始就看到庞老师在讲乘法,75*15,通过将数字分解为可以一眼看出得数的加法再相乘【(70+5)*(10*5)】,将两位数相乘切换到代数当中,顺势引出方程的因式分解和展开【(x+a)(y+b)=xy+xb+ay+ab】。从小学开始就进行数的原理的建构,到了中学学习代数顺理成章。之前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建构数学大厦的砖瓦,不会毫无关联,这才是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吧。这些看似跟科学学习无关的东西,正是庞老师的课堂上最迷人的地方。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吃啥补啥,缺钙就应该喝骨头汤,当然了,体型越大、越凶猛的动物骨头熬制的汤效果越佳。事实上,那一锅浓白香稠的骨头汤只是一堆含有很多油脂的水而已。高温导致乳化,骨头里面的油脂熔化在水中,喝骨头汤就是在喝油,仅此而已。不过,要是不想喝油又想要留住汤里的鲜美味道,可以切一些瘦肉丁放入汤中一起煮,瘦肉可以裹住汤里的油脂,白汤变清汤。大厨一般都会这么做,叫:吊高汤。化学让人吃得明明白白。
分子和分子之间的力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水分子之间的凝聚力是氢键的缘故,而油之间则是因为范德华力的存在。液体很多都是混合物,如果融合的很好,是因为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性质相近则混合起来比较容易,比如盐和水就会溶解到一起,水是溶剂,比较多,盐是溶质,比较少;如果相差悬殊,则没有办法混合在一起,比如油和水。化妆品时间久了会油水分离(油基和水基)。化妆品也是混合物,油包水或者水包油类的乳化剂,类似于洗洁精清洗油脂后留下的白白的乳液,跟化妆品在结构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构成的物质不同而已。
荷叶上的水珠,接触角约为147度,形成很奇妙的三态合一:荷叶是固态,水珠是液态,周围还有空气。如果水接触角小于90度,则认为固体是亲水的,比如纸张;如果水接触角大于90度,则认为该固体表面是疏水的,比如塑料和荷叶。水珠之所以能在荷叶上呈现,一是因为地心引力产生的重量,二是因为分子之间的凝聚力。水分子因为极性的缘故产生彼此之间的拉力将其紧紧的凝聚在一起,在水滴的表面,这种拉力只有一个方向——向着水滴的中心。这种凝聚力非常大,大到足以形成表面积最小且光滑的一坨——球状水珠。
不同物质之间的力叫黏附力,相同物质之间的力叫内聚力。水的内聚力以及水和二氧化硅(玻璃)之间的黏附力差不多,因此玻璃试管里的水会产生“毛细现象”,水在玻璃试管壁稍稍往上攀爬一点;而玻璃试管里的水银,因为水银的内聚力比较大,在玻璃试管里会凸出来一些,类似于玻璃杯里装满水后仍然可以往里面滴水形成凸面。用洗洁精清洗镜片上的灰尘,只要清洗彻底,就不会出现“挂壁”现象,也就是破坏灰尘油脂等跟镜片之间的黏附力。
关于“相似相溶”。
纸张是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由结合在一起的重复的葡萄糖分子组成。葡萄糖分子是有极性的,因此纸张是亲水的,很快被水吸收。另一方面,纸张是有经纬的,所谓的各向异性。但有智慧的古人做出了各向同性的宣纸,用宣纸作画或写字则字迹不会晕开。Lili提到她女儿画国画时会有漏墨现象,会不会是因为宣纸偶尔会出现制作问题?原来不是因为纸张,而是颜料当中的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
许多人认为(更多的时候是被灌输),洗洁精会伤手,味精也是化学的东西,不能食用。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事实上,只是科学常识的缺乏而已。人类本身就是一堆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组合而成,将化学贴上恶魔的标签符合了谁的利益?
还有有点模糊,概念的理解,基础知识结构的搭建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借用庞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慢慢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