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常给父母寄东西,就和门口邮局的大哥成了熟人。
大哥四十来岁,为人和善,对前来缴费寄信邮包裹的人,特别有耐心,但安检起来,又毫不含糊,关系再熟,也照检不误。
今早,我去寄包裹。胖高胖高的他,笑眯眯地对我说:“下个月你再来,就见不到我啦。”
“您要提前退休啊?”我开玩笑。
“我辞职啦。”大哥语气轻快地说,12月份,他就要去省城同学的物流集团上班了。
“真好啊。”我祝福他。
“没办法啊。”大哥叹口气说,老父亲夏天患病去世后,老母亲如今又瘫痪在床。妻子伺候老人,陪读孩子,没有正式工作。女儿明年就要上大学了,他一个月三千来块钱的工资,实在养不了家。
这些年,快递业迅速崛起,支付方式连环革命,很多传统行业深受冲击,大哥的单位也在其中:物价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难,工资却不见涨。
大哥说,这些天下班后,他连回家的脚步都变得有些迟疑:家都养不起,哪儿还有脸回去。
前些日子,省城的同学又向他抛出橄榄枝,让他前去帮忙,并开出月薪一万元的酬劳。
40岁的大哥,觉得再不努力一把,就真没机会了,下定决心辞职时,却遭到领导的好一顿劝说:“你不能辞职啊,你家是邮政世家,你的情怀哪儿去了?”
大哥一听,也恼了:“别跟我扯情怀,你先说说,这个月能发多少工资?这工资够不够俺老娘住一回院?”
一句话,噎得领导不再说话。
“连家都养不了,还谈什么情怀。”大哥对我说,作为小老百姓,他最大的情怀就是,凭借双手能养家,有底气给家人钱花。做不到这一点,扯什么都是白瞎。
2
大哥的话,让我想起同学春瑾。
去年秋天,我的同学兼同行春瑾,从工作了15年的杂志社辞职,成为一家新媒体公司的CEO。
作为荣誉等身、佳作无数的顶梁柱,春瑾从社里辞职时,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你写了那么多好作品,又那么受领导器重,就这么走了,一切还得从头再来,你可要想清楚了啊。”同事劝她。“当年,多少人挤破头想去你们单位,现在,你竟然放着铁饭碗不干,去干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你疯了?”家人骂她。“这些年,我一直以为你是个有理想有情怀的人,没想到你把钱看得这么重……”给她批辞职报告的领导说。
众说纷纭中,春瑾舍弃拖欠了6个月还没发的薪水,义无反顾地辞了职。
这个初冬,她所在的那家杂志社,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面临倒闭,没有找到下家的很多同事人心惶惶,而在网媒已经做得风生水起的春瑾,凭借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精准的服务意识,已成为年薪百万的新媒体人。
“薪酬是1,情怀是0,不是我把钱看得太重,而是我的回报要对得起我的劳动。”
多次动员我辞职的春瑾说,一个连衣服都买不起、连家人都养不了、连明天都看不见的人,是不配谈情怀的。因为,作为高段位的情感,情怀,犹如这世间一切美好的感情,你必须先挺起腰杆活着,它才会有所附丽。拿情怀去掩饰无力解决的危机,不过是画一个大饼给傻子充饥。
3
今年春天,俞敏洪老师在一个创业者高峰论坛上,对年轻创业者寄语:“创业者没有为社会做贡献就谈情怀,是没有任何用的。”
因为,谈情怀,需要资本。抛开实力谈情怀,要多无奈多无奈;离开薪金谈情怀,要多苍白有多苍白。
前两天,我遇见一位投身公益回报乡邻的企业家。
他出身农村,上班没多久,恰逢单位改制,沦为下岗工人。他不愿向命运屈服,从最基层的运输司机做起,如今成了拥有三家子公司、上千名员工的老总。
事业成功后,他不忘家乡,这些年花费百余万,助学济困,修路扶贫。
同行的媒体记者,有人称赞他是个有情怀的人,他纠正道:“不要滥用情怀这个词。少谈情怀,多干实事。离开努力和实力,情怀不过就是自欺欺人的幌子。”
这位从来不和员工谈情怀的老总,却尽最大努力掌好企业发展的舵,在这个实体经济集体遭遇寒流的年月,确保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他说,好领导尊重员工的最佳方式,就是按时足额发放薪金,落实法定福利保障。这不仅是对员工劳动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认可。员工在被肯定被认可中,拥有获得感、成就感与自信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为工作拼命奉献的情怀。
4
幼儿园事件不断见诸媒体,我接连写了两篇文字,呼吁真相,完善制度。
“你有没有想过,虐童案频发,和幼师的工资太低也有关。”一位在幼儿园工作的读者给我留言。
她说,她在省城的幼儿园当老师,一个月才4000多块钱的工资,而聘用的那些“五险一金”不全的保育员,工资比她还要低一些。
“从早上到晚上,陪着二三十个性格迥异、异想天开的孩子,确实很累。”她说,每天回家后,她累得连管自家孩子的力气都没了。
生活的焦虑和工作的繁重一股脑儿袭来时,她也会发疯地对着抱枕一阵猛捶。但再累再苦,工作这十来年,她从没虐待过园里的孩子。
“虐待孩子,不可饶恕,必须严惩。”她说,但工资低下和没有保障,让幼教工作者在普遍焦虑中,丧失对职业的荣誉感和敬畏感,也是幼儿园虐童案频发的原因之一。
有道理。
社会再发展,文明程度再高,谁也无法以“情怀”和“大爱”为幌子,强迫老师去爱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但,老师对职业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珍惜,却能。
对这些人,不去尊重他们的付出,不去引领他们的转型,不去让他们在劳有所得中拥有获得感和荣誉感,只和他们大谈特谈什么是坚守和情怀,是非常不公的一件事。
因为,他们的情怀,不过是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和家人一起,好好生活。普通的你我他,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