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跟我提要求想玩耍或者看电视或者玩游戏等等情形的时候,我很纠结,总会不走心的跟孩子说,你赶紧写完作业吧,写完之后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说完之后好像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今天听完一位家长跟院长连线了之后,我突然发现我的沟通方向错了。
院长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说,孩子磨蹭不想写作业,不愿意上课等问题的时候 一定要先温暖孩子,先和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句话听着可简单,我就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好说话,跟孩子好好沟通,不发脾气,该说的问题还是要说的。但是今天听了连线后,发现方法用错了。院长扮演妈妈,家长扮演孩子,当孩子跟妈妈说:妈妈,我会不想上网课,可累,想放松放松。
—院长:好呀,孩子,妈妈也知道你特别累,你有什么放松的办法吗?
—孩子:想玩会平板
—院长:当然可以了孩子。你想什么时候玩?玩多长时间?
—孩子:想下了晚自习玩,玩1个小时。
—院长:当然可以了孩子。那你这会高兴了嘛?
—孩子:嗯,高兴了。
—院长:嗯,孩子,妈妈看到你高兴开心,我也可高兴,这次玩1个小时够吗?
—孩子:我还能再多玩40分钟吗?从8:00玩到9:40。行吗?
—院长:当然了孩子,妈妈给你买平板不光为了学习,也是想让你好好玩的。你看玩到12点行不行?
—孩子:真的吗?妈妈,那太好了!
—院长:真的呀孩子,妈妈说话算话的。只要你开心我就开心。妈妈不想看到你偷偷摸摸的玩,这样对眼睛不好,我很担心。妈妈更在乎的是你的诚实表达。孩子,你这会开心不?
—孩子:开心
—院长:孩子,你开心妈妈也很开心,那妈妈有个小提议,咱们两个一起探讨一下:学习压力大的时候,除了玩平板,还有其他放松的项目吗?
列举跟孩子共同探讨。
院长说:我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最主要的侧重点是怎么跟孩子搞好关系,使劲对孩子好,先温暖孩子,当好妈妈的角色。
反思我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总是带着条件交换,孩子能感受到,所以沟通效果不好。
当我们使劲去温暖孩子的时候,孩子才会卸下盔甲,露出本来的面目,才能不内耗,用心的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